词条 | 张云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53 张云逸1892—1974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文昌县人。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及陆军速成学校。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和国民党,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曾任粤军旅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任师参谋长。1927年12月11日,与邓小平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1930年10月,率部转战于桂、黔、湘、粤、赣边界地区。7月,与红一方面军主力会合于江西兴国。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受中共中央派遣赴香港、广州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后兼任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校长。领导新四军江北部队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巩固发展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曾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张云逸见“军事”中的“张云逸”。 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人。早先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参谋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长、红军总司令部作战部部长、中央纵队先遣队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参加了长征。是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主要领导人之一,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张云逸中国军事家。广东省文昌县人。1892年8月10日生,1974年11月19日去世。1908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陆军速成中学。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辛亥革命(1911)、百色起义(1929)。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参谋长。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共广西省委书记、政府主席,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