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1937—Zhang Jie
女,当代小说家。原籍辽宁省,生于北京市。1960年大学毕业,1978年发表处女短篇《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后连续发表了《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爱,是不能忘记的》等短篇小说,还有中篇小说《方舟》、《祖母绿》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等。
张洁是有创作个性的小说家,她反响较大的小说可分两类,一类是写婚爱的伦理与道德的,以《爱,是不能忘记的》为代表;一类是直面变革现实的,以《沉重的翅膀》为代表。《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的成名作,着重写女作家钟雨和一位老干部的爱情悲剧。钟雨过去与一个男人草率结婚,因而造成无爱婚姻的痛苦;老干部过去仅从救命之恩的道义出发与一个工人女儿结婚,因而也多少存在爱情与婚姻的痛苦;而现在钟雨与老干部虽然心心相爱,但在现实道德规范约束下却不能实现,因而也存在婚爱理想与婚爱现实的矛盾与痛苦。它意在显示对理想婚爱的向往,意在追求和谐的男女关系和美满的感情生活,意在说明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沉重的翅膀》是张洁直面变革现实的一类小说的代表作。它以1979年冬至1981年元旦的特定时代为背景,描写重工业部及其下属企业的面对整顿与经济改革的矛盾与冲突,是最早描写改革时代生活的一部长篇。它塑造了郑子云和陈咏明等改革者形象。郑子云主张扩大企业管理自主权,主张用计算机等实现管理现代化,主张用企业管理心理学和通过科学化的思想工作,使大大小小的人群团体,都成为有原则的、和谐的、团结的、互相支持的、心情舒畅的、能高效率地创造财富的群体,是着重创造社会主义企业新型理论的改革者。而陈咏明则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实业家。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去组织生产,实行厂规面前人人平等,力求最大限度地充实生产第一线和创造经济效益,同时想方设法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是令人深感亲切的务实的改革者形象。
张洁是表现型小说家,她喜欢围绕自己的主观意识、理想、情绪和追求来编织小说,长于细腻的心态描写,注重内在感情的抒发、渲染,文笔委婉,常常附丽着或浓或淡的伤感色彩,可以说哀婉忧伤是她80年代前后小说创作的基本色调。
张洁1937~
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发表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人们的注目,成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写十年动乱中,音乐家梁启明被遣送到长白山林区劳动,他至死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竭尽全力发现并培养了具有杰出音乐天赋的孩子孙长宁,使他具有了一颗热爱音乐、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梁启明去世后,孙长宁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音乐学院继续深造。该作文笔优美,意境深邃,动人地表现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的高尚情操,饱含于小说中的对理想的执着之情撼人心弦。它与作者另一作品《谁生活得更美好》先后获1978年、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