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77 张謇1853—1926

近代实业家、民族资本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早年曾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中任文书,1894年中状元。次年辞官回通州,受两江总督张之洞委派,在南通创办纺纱厂。几经周折,于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随后,他以纺纱为中心,接连举办了许多企业,如通海垦牧公司、资生铁冶厂、崇明大生纱厂、广生油厂、天生港轮步公司、大达外江轮步公司、大兴面粉厂、大隆皂厂、阜生蚕桑公司、同仁泰盐业公司、泽生水利公司、颐生酿造公司等数十个企业,形成了大生资本集团。他极力主张“实业救国”,提倡发展农工商业。尤其重视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他的这个主张被称为“棉铁主义”或“棉铁政策”。他认为只有棉铁得到发展,才能操纵经济实权,才能抵抗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他还主张实业与教育同时并举,自1902年起,经工业赢利创办了许多学校,如通州师范、女子师范等,对南京高等师范、吴淞中国公学、上海复旦大学的创办也多有资助。还举办了许多职业学校,为发展实业培养人才。从1901年起,从事立宪活动,拥护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与汤寿潜等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并任江苏咨议局局长,成为国内立宪派领袖。民国成立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5年袁世凯推行帝制,辞职南下,继续在南通地区推行实业,并主持江苏的文化教育事业。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326 张謇

见05177条。


083 张謇

见05177条。

张謇1853—1926

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光绪状元,有“通州才子”之称。光绪二年(1876年),在庆军统领吴长庆幕中任文书,结识袁世凯,袁拜之为师。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随吴长庆赴朝鲜,常代吴起草时局条陈,颇受军机大臣翁同龢赏识。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状元。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在京积极参与主战活动。此后又创办企业、学校,发起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主张南北妥协,拥立袁世凯上台。提倡尊孔读经,抵制新文化运动。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张謇函稿》、《啬翁自订年谱》等。

张謇1853—1926zhangjlan

近代实业家,立宪派领袖。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生于1853年(咸丰三年)1894年状元,盛负才名。甲午战争时曾弹劾李鸿章。《马关条约》签订后同情维新运动,名列强学会。义和团运动期间,参与策划“东南互保”。从1900年起,大力兴办实业、教育,先后创办垦牧、盐业、渔业、轮船等公司和榨油、面粉、纱厂、铁厂等。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南通学院、盲哑学校、伶工学校、南通图书馆,并开办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对南京高等师范、吴淞中国公学、上海复旦之创立,也多所赞助。1911年,被学部任为中央教育会会长。从1902年起,从事立宪运动,著《变法平议》。1904年任清政府商部头等顾问官。1906年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1909年任江苏省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部总长,并同程德全组织统一党。1913年任袁世凯政府的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915年袁推行帝制,辞职南归。1919年“五四运动”时,提倡尊孔读经,反对白话文,抵制新文化运动。1922年任江苏运河督办、交通银行总理。1926年8月24日病卒于南通。遗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张謇

中国第一座近代博物馆的创始人。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市创办了南通博物苑,以弘扬古代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为宗旨,使之成为培养和教育人材的场所。此举对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参见“历史”、“纺织”中的“张謇”。


张謇1853—1926

近代实业家、立宪派首领之一。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早年入淮军吴长庆幕府,1894年中状元。甲午战争中力主以战求和,成为清流派中坚。战后虽列名强学会,但主要致力于实业和教育。1899年建成南通大生纱厂。此后在苏北、崇明、上海等地创办垦牧、盐业、船运、银行等业。曾劝说刘坤一参加“东南互保”。1902年起,在南通创办通州师范等学校及图书馆、博物苑。并赞助南京、上海等地成立学校。1904年清廷赏三品衔,任商部头等顾问官,开始热衷于立宪。1906年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为副会长。后任江苏谘议局局长,发起14省谘议局代表上北京请愿活动,成为立宪派首领。辛亥革命后,表示拥护共和、曾为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部长,但暗中帮助袁世凯。曾组织统一党与国民党对抗。1913年任农商总长等职。袁称帝前辞职兴办实业、教育。后反对“五四”等革命运动。经营企业有所建树,但至1925年却因负债过多被银行接管。次年病死故里。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等。参见“工程技术”、“博物馆学”中的“张謇”。


张謇1853—1926

近代中国纺织教育和纺织工业的先驱。字季直,江苏南通人。先后中清朝举人和状元。历经中法和中日甲午战争,提出“须兴实业”的救国思想,在南通、崇明、海门一带创办纱厂,对苏北农副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并积极兴办教育,在他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就有最早设立纺织系科的高等学府——南通学院。

张謇1853—1926

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状元。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出身农民兼小商之家。自幼聪颖好学,五岁读私塾,至十岁已读完启蒙诸书及四书。十六岁取中生员。光绪二年(1876),投身淮军统领吴长庆幕下当僚属。六年,随军移驻山东登州,结识袁世凯。八年,朝鲜发生兵变,随军赴朝,曾代吴草拟条陈,为军机大臣翁同龢赏识。十一年,中顺天乡试举人。此后屡踬科场,先后在江苏赣榆、崇明书院掌教。二十年,终于状元及第。是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愤政府丧权辱国,上书弹劾李鸿章妥协,遂致力于实业、教育,以图振兴。次年,经张之洞推荐,总办通州商务局,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二十六年,又筹建通海垦牧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资生铁冶厂等企业。逐步形成拥有十九个企业的大生资本集团。又积极创办文教事业,先后建立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及各类职业、专科学校、中小学、博物馆、图书馆等。曾著《变法评议》,并代张之洞等起草《拟请立宪奏稿》,鼓吹君主立宪。三十二年,在沪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成为国内立宪运动的首领。宣统元年(1909),当选江苏咨议局议长,随即发起入京请愿,要求开国会、行立宪。武昌起义后,赞同共和。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曾任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两年后以不赞成帝制,辞职南归。晚年继续经营实业。有《张季子九录》、《啬翁自订年谱》、《张謇日记》等。

张謇

中国民族实业家。1853年7月1日生于江苏省南通(今南通市)。1869年中秀才,1876年参加庆军。1885年中顺天府举人。1894年中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896年筹办大生纱厂,1899年建成。后发展为大生资本集团,总资产最高时有三四千万元。1906年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1909年任江苏咨议局议长。1913年在北洋政府任职,1915年隐退。他大办教育,1920年建南通大学。1925年7月大生集团被债主接管。1926年8月24日病逝于南通,享年73岁。1895年按张之洞授意在南通兴办纱厂,1899年建成大生一厂,1907年建成大生二厂,并创办大达轮船公司、阜生蚕桑染织公司,以及面粉厂、铁厂、火柴厂、玻璃厂等实业。1901年建成通海垦牧公司,开垦6667hm2海滩种棉。1902年创办全国第1家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1912年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是全国第1所纺织专业高等学校,以后又创办医科、商业、刺绣工艺等学校和博物苑、图书馆等,形成独有的地方教育体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