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议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议潮约799—872又作张义潮,唐归义军节度使。敦煌人。武宗会昌二年(842 ),吐蕃达磨赞普去世,国内大乱,唐王朝乘机出兵,收取河湟,议潮把握时机,以 “归国”相号召,“募兵”集众,发动起义。大中二年(848 ),帅众被甲噪于州门,唐人皆应之,吐蕃守将惊走,议潮遂摄州事。并遣十队使者,奉表文及瓜沙11州图籍,分路赴长安献捷。大中五年,唐廷设归义军于沙州,任命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营田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咸通二年(861)三月,张议潮自将蕃、汉兵七千人克复凉州,并表奏朝廷,于是悉复河陇故地。四年,唐复置凉州节度,统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由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八年,69岁的张议潮束身归阙,留居京师,将河西归义军事务总委侄张淮深管理。唐廷任议潮为右神武统军,晋官司徒,赐宅左街宣阳坊安居。十三年八月卒于长安。 张议潮?—872又作张义潮。唐沙州敦煌(今属甘肃)人。安史之乱后,吐蕃借唐边备空虚,趁机攻占河西、陇右诸州。唐宣宗大中年间,他乘吐蕃内乱,率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吐蕃守将,占领附近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州地。大中五年(851年)冬,献河西十一州图籍,使河陇之地尽归于唐。不久,朝廷置归义军,以他为归义军节度使。 张议潮?—872唐末河西归义军地方割据政权的创建者,敦煌人。“安史之乱”时,河西驻军入关平乱,吐蕃乘机占领河西。大中二年(848),与敦煌豪杰联络,逐走吐蕃节度使,光复沙州(今敦煌)和瓜州(今甘肃安西县),攻克肃州(今酒泉)、甘州(今张掖)、伊州(今哈密)、西州(吐鲁番)等地,遣使呈报朝廷。唐朝即封其为河西归义军节度使。咸通九年(868),入朝长安,被任为大将军。十三年(872)卒。唐朝灭亡后,其侄孙张承奉曾建立割据政权——西汉金山国。10世纪初,权力转至亲族曹议金手中。 张议潮? ~872又名义潮, 沙州 (今敦煌)人。唐代河西地方首领。大中二年(848年),议潮在沙州拥众起义,吐蕃惊走,遂摄州事。为向唐王朝告捷,派10队使者,携带10份同样的表文,分10路去长安。至大中五年 (851年), 起义军先后收复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同年春,授议潮为沙州防御使,他派其兄张议谭入长安献河陇11州图谱。唐置归义军,授其为归义军节度使。咸通四年 (863年), 又收复凉州。至此,整个河西又回归唐王朝。因功赐官右神武将军。议潮苦心经营河西,对人民“训以华风”,使之 “一同内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进行水利建设, 整修农田。咸通八年 (867年), 奉命入朝, 官居右神武统军。后卒于长安,追赠为太保。议潮领导沙州人民大起义, 为维护唐王朝国家的统一建立了功绩。敦煌156号石窟唐窟壁画中,绘有“张议潮出行图”, 队伍庞大, 阵容壮观。当时沙州还流行着《张议潮变文》, 歌颂他的英雄事迹。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