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强酸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强酸土Acrisol

、高活性强酸土(Alisols)、粘绨土(Nitisol)、铁铝土(Ferralsols)。
特点 在湿热条件下土壤铝硅酸盐矿物强烈分解,产生风化度较高的次生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赤铁矿、针铁矿、三水铝石等,土体中盐基和硅大量淋失,铁、铝氧化物相对聚积。红壤、砖红壤中硅的迁移量达50%~70%,钙、镁、钠、钾的迁移量约为70%~100%;铁、铝的富集量分别为7%~15%及10%~12%。粘土矿物中高岭石约占30%~65%,三水铝石约为5%~13%,赤铁矿为6%~18%。土体呈红色、黄色及砖红色。富铝化作用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古气候及现代气候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土壤过程。
形成机制 法吉列尔(P.Vageler)认为富铝化作用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生矿物(石英除外)分解阶段,在湿热条件下,硅酸盐矿物强烈水解,释放出盐基进入土壤溶液。第二阶段是中性淋溶阶段,钙、镁、钠、钾等盐基在溶液中产生中性至微碱性反应,使硅酸溶液,盐基和硅酸随下渗水流淋出土体。硅酸的溶解度随湿度和碱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每升高1℃,硅酸的溶解增加1微克/克。土壤pH 8以上,硅酸溶解度显著增加,产生可溶态H3SiO-4,出现脱硅作用和脱盐基作用。第三阶段是铁铝氧化物的聚积,土壤经脱盐基和脱硅作用,上层呈现酸性,铁、铝的氢氧化合物溶解度增加,但因下部有较多盐基,pH较高,硅酸及高岭石聚积形成透水性差的土层,使铁、铝氢氧化合物难以下渗;而在干热季节则随毛管水上移,转变成不可逆的凝胶物质积聚在土壤中,呈现红色粘质聚积物。现以正长石为例,说明富铝化作用中矿物分解,高岭石及三水铝石的产生过程:
硅铝率用SiO2/Al2O3或Sa值、ki值表示。硅铝率是土壤或粘粒中SiO2和Al2O3的分子数之比值。SiO2及Al2O3的分子数是分别将土壤SiO2及Al2O3的含量除其分子量而得。硅铝率是表示土壤富铝化程度的一种标志,硅铝率愈小,表明土壤的富铝化程度愈高,硅铝率的大小与土壤矿物组成有关,1:1型粘土矿物(如高岭石、埃洛石)的硅铝率低于2:1型粘土矿物(如水云母、蒙脱石、蛭石等);而铁、铝氧化物的硅铝率又低于硅酸盐粘土矿物,故土壤铁、铝氧化物及高岭石的含量影响富铝化程度的大小。在铝硅酸盐粘土矿物中,1:1型的高岭石是富铝化最强的矿物,高岭石的硅铝率为2,通常以粘粒的硅铝率小于2作为强烈富铝化的标志。粘粒硅铝率是热带、亚热带土壤分类的重要指标。
富铝化强度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❶水热条件,不同气候带水热条件的差异导致矿物风化强度、盐基淋溶和脱硅富铝化程度的差异,如中国北亚热带的黄棕壤为轻度富铝化,有少量高岭石,硅铝率较高;中亚热带红壤的富铝化明显,高岭石为优势粘土矿物,硅铝率约为1.9~2.2;向南亚热带赤红壤及热带砖红壤过渡,高岭石显著减少,而三水铝石成为优势矿物,硅铝率降至1.5~1.8。此外,有明显干湿季节的地区,在旱季能促进土壤中水化铁铝氢氧化物的结晶度增强,形成结核、豆状体或硬结壳,遗留下二氧化硅,因而加强富铁、铝化作用。
❷母质,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基性岩(玄武岩、玢岩、熔岩)含铁镁矿物高,容易风化,较酸性岩(如花岗岩、片麻岩)更有利于发展富铁铝化过程,形成铁铝土或氧化土。砂页岩、页岩、板岩等沉积岩因土体中大部分保留了成岩时的粘粒而不利于发展富铁铝化过程。
❸地形地貌,古地貌区、稳定而平缓的丘陵或高原面上的土壤,它的发育时间极长,有利于脱硅富铝化作用深刻进行,形成铁铝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