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23 律

历代封建王朝法典的名称。秦孝公三年(前359)商鞅变法时,师承李悝《法经》而改法为律,始以律称法典。李悝以前,春秋时称刑书、刑鼎,再往上追溯,周有九刑,商有汤刑,夏有禹刑。刑、法、律是上古时代称呼法典的演变顺序。律,《尔雅·释诂》谓“常也”,“法也”,含整齐划一之义。《说文》:“律,均布也。”段玉裁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律曾用于音乐,如六律。又及于度量衡为轻重长短的标准。商鞅即取其义而作为衡量罪行和刑罚的尺度,使定罪量刑统一平衡,不须出入。另外,法的内容广泛,包括法令、规章制度,而律主要是指行为规范,即定罪量刑的规范。《释名·卷六》: “律,累也,累人心使不放肆也。”《太平御览》杜预《律序》:“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商鞅把律与其他法令规章分开,使律成为独立的刑事法规;后为历代王朝承袭,如汉律、唐律、明律、清律等。

规章制度。《易·师》: “师出以律。”孔颖达疏:“律,法也。”

中国古代的基本法律之一。原指法则、法规,与“法”同义。秦商鞅变法后,律成为历代刑法典的名称,是统治者定罪量刑的尺度。律在古代最原始的含义是指音乐的音律。《说文解字》:“律,均布也。”所谓均布,为调音律的器具。《国语·周语下》:“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律以规范乐声,即 “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正韵》说:“律吕,万法所出,故法令谓之律。”《史记·律书序》:“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律的范围扩大成为度量衡权的标准。“师出以律”,则又将律扩为军纪军法。《管子·七臣七主》注:“律名,所以定分止争也。”律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法度。战国时,商鞅携李悝之《法经》入秦,改法为律。其后,秦代法律称秦律,汉代法律称汉律。秦汉法律的篇目也多以律为名,如盗律、贼律、田律、户律等,有数十种之多。此时,律指的是广义的法律,与单纯的刑法区别并不明显。晋人杜预在《律序》中说:“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从而明确了律是专指刑法,其作用为“定罪科刑”,而令则指的是行政法规。明人丘濬在《大学衍义补》中将律演化为刑法典的过程作了如下阐述:“律之言,防于虞书,盖度量衡,受法于律,积黍之盈,无锱铢爽。凡度之长短,衡之轻重,量之多寡,莫不于此取正。律之著法,所以裁判群情,断定诸罪,亦犹六律正度量衡也。故制刑之书,以律名焉。”后世刑法典皆以律为名,如晋律、梁律、陈律、北魏律、北齐律、北周律、隋律、唐律、明律、清律等。古代律学即指刑名之学,律学家即为刑法学家。

我国秦汉以来(除宋、元外)历代法典的通称。统治阶级用作定罪量刑或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与“法”同义。战国前多称“刑”,如夏作禹刑,商作汤刑,周朝作九刑。魏文侯相李悝所作刑典,取名《法经》,用的是法。秦商鞅袭用法经六篇,改称六律,汉萧何又制《九章律》。此后除宋、元外直至清末,各王朝均称法典为律。如魏新律、唐律、大清律等。

原指诗之格律,后亦指格律诗。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诗之有律,非特近体为然也,即古体亦有之。”《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展转至晓,乃赋一律。”明王思任《〈李贺诗解〉序》:“唐以律取士,犹今日之时文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