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徐浩703—782唐代书法家。少举明经。张说荐为丽正殿校理,三迁右拾遗。拜太子司议郎,迁金部员外郎,历宪部郎中。肃宗即位,召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出浩手,遣辞赡速,而书法至精。肃宗悦其能,加兼尚书右丞。玄宗传位诰册,皆浩为之,宠绝一时。进国子祭酒,为李辅国谮,贬庐州长史。代宗复召拜中书舍人,迁工部侍郎,出为岭南节度使。召拜吏部侍郎。坐贬明州别驾。德宗初,召授彭王傅,进郡公。工草、隶、楷书。书迹有《朱巨川告身帖》、*《不空和尚碑》、《宝林寺诗》等。两《唐书》有传。 徐浩字养盛。明隆庆(1567~1572)间国子生,为浙江永嘉县丞。以文学饰吏治。却例钱,一无所取。曾上书辨胡宗宪冤案。著有《山野芜言》。 徐浩唐代书法家。公元703年生,782年去世。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其祖父师道,父峤之都是著名书法家。他擅长隶、楷和行草书,其风格圆劲凝重,温厚端庄。宋代黄庭坚曾说:他“用笔劲正而心圆。”苏东坡称“徐家父子亦绝秀,字外出力中藏棱。”米芾也因其三代皆擅书法而极为钦敬仰慕。传世有行楷墨迹《朱巨川告身》,传唐大历三年(768)八月书,宽26.6cm,长190cm,34行,237字;《不空和尚碑》,唐建中二年(781)建,楷书24行,行48字;《嵩阳观圣德感应碑》,刻于唐天宝三年(744),碑高900cm,宽204cm,隶书25行,行53字。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