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徐达1332—1385明初名将。字天德,濠州(今凤阳)人。农家出身。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返乡募军,徐达从之。十四年随朱元璋至定远,得兵三万余,克滁州(今滁县),取和州(今和县)。郭子兴授其为镇抚。后从朱元璋拔采石,取太平(今当涂),占集庆(今南京市)。十六年朱元璋命其为大将军东攻镇江而得之,授统军元帅。二十三年从朱元璋在鄱阳湖与陈友谅会战,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一千五百人。二十四年朱元璋即吴王位,任其为左相国。二十六年朱元璋拜其为大将军,率军二十万讨张士诚。次年九月攻克平江(今吴县)执张士诚。同年十月,为征虏大将,帅步骑兵二十五万开始北伐。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其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同年平定山东,攻克大都(今北京市)。二年又平定山西、陕西。三年为大将军自潼关出西道取扩廓帖木儿,破其师,授其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封魏国公。五年为征虏大将军复征扩廓帖木儿,战不利引还。十四年又帅汤和等征乃儿不花。他有谋略,治军严明,所战多胜。十八年二月病卒,时年五十四。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徐达1332—1385明濠州 (今安徽凤阳东北) 人。字天德。农家出身。跟随朱元璋起兵,因在滁州涧大败元军,又攻陷和州,被授与镇抚。继而拔采石、取太平、下集庆,授淮兴翼统军元帅。再下常州、江阴、宜兴以扼张士诚。旋又率兵攻安庆,于九华山下败陈友谅军。后又从援安丰,会师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均有大功。朱元璋称吴王,授徐达为左丞相、大将军。徐达率军破平江,被封信国公。不久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北伐中原。朱元璋称帝,徐达为右丞相,定河南、克大都,所向披靡。洪武三年 (1370),以徐达为大将军、李文忠为副将军,大败元将扩廓帖木儿。“达言简虑精。在军,令不出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明史》卷125)。授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卒后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徐达1332—1385明初名将。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末加入朱元璋军,为其大将军,屡建战功。洪武元年(1368年),挥师北上灭元。后驻兵北方,出击逃往蒙古的扩廓铁木儿。明初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徐达字上之。明景泰七年(1456)岁贡,选任重庆府定远县令,多惠政。 徐达1330~1385字天德。濠州(今凤阳)人。少有大志。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帅时,从朱取和州,授镇抚。又从渡江,破采石,取太平,下集庆,与常遇春皆为先锋。克池州后,与遇春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生擒3000人。太祖称吴王,以之为左相国,拜大将军,征伐常胜而军纪严整,屡建大功。卒后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