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场科举考试用语。指考试的场次。唐神龙元年(705),首先确定进士科“先帖经,然后试杂文及策”的三场考试制度。其后,宋之解试、省试,元明清之乡试、会试均采用三场制,称为初场(或头场)、二场、三场。其间亦有不同者,如北宋熙宁四年(1071),根据王安石的建议,进士科改试四场,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复行三场制;而元代的蒙古、色目人只试两场。三场的具体考期、内容,历朝各有不同。明行八股文后,士子的精力专于初场的四书义及经义,考官阅卷亦重初场,而不深究其第二、三场,至清尤甚。三场考试制度的第三场亦称三场,明清考经史、时务策五道。又,武科亦有三场。参见“礼部试”、“乡试”、“会试”、“武乡试”、“武会试”。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