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国师范教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德国师范教育Deguo shifan jiaoyu德国培养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施机构有大学、技术大学、综合高等学校和独立的师范学院。18世纪30年代建立第一批师范学校,1920年出现高等教育水平的师范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机构分为两级,基础学校教师由师范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由高等学校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过渡到教师一律由高等学校培养。70年代后,由于德国实施新的教育领域划分,因而逐步改变过去按学校类型培养教师的制度,实行新的按教育阶段培养教师的制度。初等教育阶段和中等教育第一阶段的教师由独立的师范学院或大学师范学院培养,修业年限为6个学期,有些州为7学期以上。设置的课程有,基础学科和进修学科。前者包括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有的州还包括神学;后者指专业学科,即师范生必须选修一门作为将来执教的学科。此外还有教学论课程,包括各科教学法和一般教学法。中等教育第二阶段的教师由大学和技术大学培养,修业年限至少为8个学期,部分州为9—10个学期。教师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进行。❶在高等学校的学习阶段。任务是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主要由教育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以及包括专业学科教学论和实习在内的专业学科组成。学习阶段结束,经第一次国家考试获得见习生资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