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心肌梗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心肌梗塞xinjigengsai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并出现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释放出心肌酶,使血中相关的酶活力增高,心电图可有进行性改变。欧美国家发病率较我国高。我国年发病率为0.2~0.6‰,京津地区较南方为多,近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住院病历有增多趋势。90%的心肌梗塞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由梅毒性主动脉炎、冠状动脉栓塞及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男女发病人数约为2~5:1,40岁以上占绝大多数。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10年左右。发病前常有明显诱因,如情绪波动、体力负荷过重、饱餐、高脂饮食、感染、手术、休克等,有时可在睡眠中发病。因为上述情况会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一旦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超过1小时便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突然,常见剧烈胸痛、恶心、呕吐、常并发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心电图呈现ST段弓背样抬高,异常深大Q波及T波倒置;临 床化验可见血中心肌酶活力增高;放射性核素诊断阳性率为90~95%; 近年由于治疗手段的改进,心肌梗塞 (起病后8周时) 病死率由过去的30~40%,下降至10~15%。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长期服用小剂量抗血小板集聚药,有利于防治心肌梗塞。普 及有关心肌梗塞知识、早诊断,发病后吸氧、止痛,应用 扩血管药物,急送心脏监护病房抢救,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心肌梗塞即“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一种危重病症。中国发病率0.2‰~0.6‰。约1/3~1/2病人有先兆症状,如前1~2d乏力、胸闷、心悸。发作1 h左右即导致心肌坏死。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6~8周形成瘢痕而愈后,称陈旧性心肌梗塞。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测定,发病4~6 h开始升高。治疗用吗啡5~10 mg肌注缓解疼痛。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