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忧患意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忧患意识

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在民族和国家处于患难时的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是对国家、民族命运困患的警觉和试图消除、缓解这种困患的强烈责任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忧患意识是我国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一种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或体验,意识到国家、民族面临着或潜在或是现实的危机,并以忧患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论、行动影响民众或统治者,以使他们尽早地意识到危机。我国古代的屈原、范仲淹,近代的龚自珍、林则徐,现代的孙中山、毛泽东等都是典型的具有忧患意识的人物。今天,我们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改变了以前的被动挨打局面,但是我们同样仍面临着世界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摆脱贫困落后,走向富裕强盛,否则将被世界所淘汰,因此,我们中国人同样需要有忧患意识,以期兴邦。这种忧患意识是以把握国情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性和建设性统一,自省心与自信心相结合的全民共识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可以调动全体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激昂振奋,对于我国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忧患意识

现代新儒家的思想范畴。徐复观在《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中提出。他说:“忧患意识,不同于作为原始宗教动机的恐怖、绝望。”一般人常常在恐怖绝望中感到自己过分的渺小,进而放弃自己的责任,“忧患心理的形成,乃是从当事者对吉凶成败的深思熟考而来的远见;在这种远见中,主要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忧患正是由这种责任感来的要求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所以忧患意识,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徐认为在殷周之际,中国哲人已产生忧患意识,表现出对人生和宇宙命运的关怀。这种意识的长期激发,便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道德使命感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这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忧患意识”概念一经提出,便为现代新儒家学者普遍接受,影响很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