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怀麓堂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怀麓堂集

诗文集。 明李东阳(1447—1516)撰。一百卷。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曾依附奸宦刘瑾,然其诗文不失为明一大宗,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风气,影响颇广。诗尤著称,风格典雅工丽,在成化、弘治年间,形成以其为首的“茶陵诗派”。是集为清康熙间茶陵州学正廖方达所校刻,凡诗稿二十卷,文稿三十卷,为在翰林时所作;诗后稿十卷,文后稿三十卷,为在内阁时所作。又有杂稿十卷,凡七种。包括《南行稿》,《北上录》,附于前稿之末;《经筵讲读》,《集句录》,《哭子录》各一卷,《东记录》,《求退录》各三卷,附于后稿之末。《四库全书》按此本著录。又有明正德间刻九十卷本,实与此本无异,因附录十卷未计入卷内。又有清嘉庆八年茶陵重刻本,后附法式善、唐仲勉所辑《年谱》七卷。

怀麓堂集

别集。明李东阳(谥文正)作。清康熙间廖方达校刻本为一百卷:诗前稿二十卷、文前稿三十卷、诗后稿十卷、文后稿三十卷、杂记十卷。嘉庆间重刻本附有法式善、唐仲冕辑《明李文正公年谱》七卷。今有岳麓书社1983年点校本,名《李东阳集》。

《怀麓堂集》

100卷。收诗歌和散文。李东阳坚决反对台阁体,开创了茶陵诗派。其文平正典雅,质朴务实,为明朝一代文宗,对后代散文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怀麓堂集

一百卷。明李东阳(1447—1516)撰。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 (今属湖南)人。幼时有神童之誉。天顺八年 (1464)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文续编》。李东阳为明代一大宗。自李梦阳、何景明崛起弘、正之间,倡复古学。于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风笼罩一世,天下亦响然从之。茶陵之光焰几烬。逮北地、信阳之派转相摹拟,流弊渐深,论者乃稍稍复理东阳之传,以相撑柱。盖明洪、永以后,文以平正典雅为宗,正、嘉之后,又以沈博伟丽为务。主张流变,皆势之必然。平心而论,何、李之说震动天下,而霸气终存;东阳之学虽力不足御强横,而典章文物尚有先王之遗风。终不能挤而废之。是集为李东阳自编。初刻于正德年间,此本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湖南茶陵州学正廖方达所校刊。凡一百卷。其中,诗稿二十卷,文稿三十卷,诗后稿十卷,文后稿三十卷,又杂稿十卷(包括 《南行稿》、《北上录》、《经筵讲读》、《东祀录》、《集句录》、《哭子录》、《求退录》七种)。前有正德十一年(1516)杨一清序,及东阳自今人周寅宾以清嘉庆九年 (1804)陇下学易堂《怀麓堂全集》为底本,校以其他多种刊本、抄本,整理出 《李东阳全集》(湖南岳麓出版社1984—1985出版)。

怀麓堂集

书名。明李东阳撰。100卷。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茶陵学正廖方达所校刊,凡诗稿20卷,文稿30卷,诗后稿10卷,文后稿30卷,又有杂稿10卷,包括《南行稿》、《北上录》、《经筵讲读》、《东祀录》、《集句录》、《哭子录》、《求退录》7种。李氏曾依附于奸宦刘瑾,人品事业无足深论。然其诗文不失为明代之宗,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之风,影响颇广。尤以诗著称,风格典雅工丽,在成化、弘治年间,形成以其为首的茶陵诗派。廖氏刻本外,又有嘉庆八年 (1803) 茶陵重刻本,后附法式善、唐仲勉所辑《年谱》7卷。此外,李东阳还有《怀麓堂诗话》 (一称《麓堂诗话》) 1卷,论诗主性情,重格律。李氏以宰臣主盟文坛,提倡 “台阁体”、“山林气”,反对通俗易解。1983年岳麓书社将 《怀麓堂集》改名 《李东阳集》点校出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