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思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思路silu

作者写作具体篇章时的思想脉络,朱自清把这种“思路”称为“文脉”或“语脉”。好的文章中思路都是很清楚的,就象有一股“内气”在其间周转运行。
文章从头至尾的写作过程,就是作者思路由始至终的“显现”的过程。构思,是“贯通”思路;行文,是“展现”思路。全部的文字表述都是思路的一种“物化”形式。思路要求有顺序,要连贯,一句话,就是要求具有“逻辑性”。思路所具有的这种“内在逻辑”在通篇文章中的自然显现,即古人所说的“文气”。
一般来说,记叙性文章,其思路一般体现为叙述的“线索”,其“逻辑”往往表现在线索的连贯、周严上,起承转合,一气贯通;而论说性文章,其“思路”一般体现为论说的“纲目”,其“逻辑”往往表现在“纲目”的合于事理、条分缕析上,转换开合,脉络一贯。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只要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它就必然有一股贯穿全篇的文气。
文章的思路要有条理,有顺序,要贯通,就是说要找到思维间的相互联系,通体一贯地表达思想;思路要有节奏,即不同的意思,一定要一步步地“界划”开来,区别清楚;思路还要严谨,思想必须细密周严,没有漏洞。

思路Silu

作者写作具体篇章时的思想脉络,又称为 “文脉”、“语脉”。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的体现。写一篇文章,作者准备好了一批材料,也明确了中心立意,考虑了语言与结构,接下来就是调理好思路,使它成为一根由文首至文尾的 “藤”,把若干个材料的“瓜”牵连起来,把文章主题的“神”显现出来,使文章前后贯通,气血畅活,文章才能写得洒脱生动。所以,对思路的要求是 “有序”、“连贯”。写作动笔前的构思,有相当的任务是安排、调理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并不是单纯的 “写”,而是“想”,并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和对材料的组织能力。对小学生来讲, 思路显得抽象深奥, 教师可以把它 “物化”:记叙文思路的表现往往是叙述的“线索”,如人的活动、物的变化、事的发展、情的起伏;论说文的思路往往是 “理”,是 “论证”,是用什么论据把论题说清,把论点立住。教师在教学时要下功夫帮助学生安排思路, 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模范地做到思路有条理、有顺序、前后贯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