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恐怖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恐怖主义Terrorism滥用暴力以达到某一政治目的的行径。手段大致有爆炸、暗杀和绑架。类别有企图改变政治现状的暴动型和维持现状的镇压型恐怖主义。暴动型恐怖主义的许多手段则来自19世纪晚期俄国反沙皇统治的无政府运动,小说、戏剧中通常意义的恐怖主义即该种类型。 恐怖主义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特别是政治目的,对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或者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管理秩序采取暴力、胁迫、破坏手段,从而足以造成社会恐怖的犯罪行为的总称。恐怖主义最初作为一种犯罪类型由各国刑法加以单独处理,但是后来由于构成该犯罪的主要因素逐渐突破国界,不限于一个国家,而是与两个以上国家有利害关系,因而又产生了“国际恐怖主义”的概念。恐怖主义分子以暗杀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外交代表及其家属,或劫持飞机、绑架人质,或爆炸、袭击外国使领馆及政府机关等活动制造恐怖,以实现其某种政治、军事、经济或其他目的。已签订的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主要有: 《防止与惩治恐怖主义公约》 (1937年)、《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1973年)、《反对劫持人质公约》 (1979年) 等。 恐怖主义运用暗杀、绑架、爆炸等秘密的暴力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早在罗马帝国时期,为了建立寡头政治的需要,曾经运用谋刺等恐怖手段来达到变更政权的目的。20世纪30年代,德、意法西斯曾肆无忌惮的采用一系列恐怖手段,建立和维系法西斯独裁统治,成为现代恐怖主义的始作俑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种政治恐怖组织采取绑架、暗杀、劫机等手段,以暴力强迫对方服从其政治需要。当前,恐怖主义的行为已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愈来愈强烈的反对,各国政府也把反对恐怖行为作为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