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情绪—特定神经肌肉模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情绪—特定神经肌肉模式qingxu—teding shenjing jirou moshi20世纪20年代中期,针对詹姆士的内脏反馈理论, 阿尔波特提出关于情绪产生的机制乃是横纹肌反馈的观点。后来,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绪作为脑的功能,面部肌肉作为脑所支配的机体活动,它们产生进化、分化是同步的,是在同一漫长的过程中完成的。由于进化中适应生存的需要,所发生的各种具体情绪的适应功能各有不同, 这些情绪的功能差异是以各种不同的表情模式实现的, 各种具体情绪的适应价值是以模式化的表情为客观标志的,面部反映是严格的物质过程, 受严格的神经生理过程所支配,不仅如此,整个的情绪和体验产生的过程,有完整的神经生理机制。埃克曼详细地测量了面部的全部肌肉组织活动, 以及它们的活动所引起的面部各个分别独立的部位的变化和可以观察到的由这些肌肉活动所改变着的面容,把面孔分为额眉—鼻根区、眼—鼻—颊区、口唇—下巴区三个部位,情绪性表情是由这三个区域的肌肉活动的各种不同组合而成的, 从而形成了情绪与特定神经肌肉的模式,如:额眉区双眉下压、聚拢、眼鼻区的眼变窄、微眯; 口唇区口张大呈矩形,这三个区的肌肉活动组合起来, 即表示了愤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