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意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意识yishi

指的是与物质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精神现象。它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高度完善、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但改变着自然界,也改变着劳动者本身,使人的手和脑发达起来,逐渐形成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整个意识活动。意识的产生和语言的产生是密切联系着的。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交流思想的必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对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意识使人能够用从客观现实中引出的概念、思想、计划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行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意识能反过来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在哲学上,意识和思维是同一类的、同一意义的概念,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它们可以通用。但意识一词的范围较广,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而思维仅指认识的理性阶段。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也就是有意识的反映。

意识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它由生物的感觉和动物心理发展而来,与高级神经系统密不可分;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恩格斯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5页)它来源于物质,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物质发展;错误的意识则相反。在阶级社会里,反映社会现象的意识一般具有阶级性。参见“心理学”中的“意识”。


意识

人类独有的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借助语言而实现的客观现实的一种最高级的和主要的反映形式。参见“哲学”中的“意识”。

意识

通过人脑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意识是社会产物,人类意识的产生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而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是人劳动的产物。从生理角度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是人脑细胞通过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的过程。在哲学上,意识是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在:意识的各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些都是主观特有的,受人的感情、兴趣、知识和思想方法影响的。意识对物质而言是第二性的,它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通过实践活动,意识能帮助人从客观实际中引出概念、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有方向、有预见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