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慢性肾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慢性肾炎

中医属腰痛、水肿范畴。多因感受外邪或劳倦内伤,引起气化不利或肾精亏损所致。中医辨证论治分4种。
❶风邪遏肺:外感风邪,阻遏于肺,通调水道功能障碍。证见眼睑浮肿,延及全身,伴有发热恶寒,腰背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治以宣肺利水,方用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方;每日1剂。
❷下焦湿热:湿邪下注,久而化热,或下焦感受湿热。证见面足浮肿,纳呆,身热心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消肿,方用通苓散(《医世得效方》方;白术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车前子10克、木通6克、茵陈10克、瞿麦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❸肾阳不足:各种原因引起肾脏衰弱,气化失司。证见全身浮肿,腰痛腿软,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舌淡苔薄,脉弱。治以温阳利水,方用金匮肾气丸改汤剂加牛膝10克、车前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❹肾阴不足:各种原因引起肾阴虚弱,关门不利,水液疏泄不能,而见面目微肿,头晕耳鸣,健忘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以滋阴补肾清热,药用知柏地黄丸,每次2丸,每日2~3次。慢性肾炎为内科顽证,不易痊愈,多数病人需长期坚持治疗。初期以祛邪为主,后期则应以补肾为主。


慢性肾炎

全称慢性肾小球肾炎,由急性期迁延而至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一种身体对某种感染因素(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过敏状态。多发生于幼年及青年期,部分病人转为慢性过程。慢性肾炎表现几种症状:
❶血压高,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以外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原因(肾性高血压)。血压升高程度不等,病情进展不一,有些可以保持稳定多年,有些病情进展迅速发生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尿检查有蛋白增多,或少量红细胞等。
❷脬肿为主,额面脬肿甚至全身水肿、腹水等。血压不高或仅轻度升高,尿内大量蛋白、血脂高,血浆蛋白低,称肾病型肾炎,此型病情进展较高血压型缓慢,但大多数仍将发展成尿毒症。
❸混合型。浮肿与高血压合并存在。
❹稳定型。慢性肾炎也可以多年无明显血压高或水肿,但尿检仍会发现有蛋白。可以转为其他类型而病情恶化。总之推迟病情发展,部分人仍可保持一定的劳动能力。生活上关键是防止感冒。饮食以低盐为主。尿蛋白丢失过多者应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随意服药。很多药物对肾脏有损害。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他霉素等。磺胺制剂以及过多服用解热止痛药均属不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