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戈尔巴乔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31— ),出生在北高加索赤卫队区普里沃利诺耶村的一户农民家庭中。尽管家庭贫困生活艰苦,但他很努力,以银质奖章优良成绩读完了高中。18岁时他便获得了 “劳动红旗” 勋章,第二年由市里推荐,他被送到国立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很快又成为法学院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人。在那时,戈尔巴乔夫就有志于党务工作,尤其想在莫 斯科从事党务工作。尽管戈尔巴乔夫并不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学生,但是他执着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1952年10月,他加入了共产党,这对于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55年毕业回乡,其夫人赖莎·马克西莫夫娜·基托连娜陪他回到故乡,她是位哲学系毕业生。在斯塔夫罗波尔,他担任的第一项工作是在共青团市委的一个部当副部长,一年后荣升为共青团市委第一书记。这项工作是他日后晋升的一个阶梯。27岁时,他被先后任命为共青团边疆区区委第二书记和第一书记。1962年担任苏共地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生产管理局组织委员。一年后又当上了整个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农业部部长。就这样这位训练有素的法学家进入了使他步步高升的园地。为更有效履行自己的责任,他马上到斯塔夫罗波尔农业学院学习有关课程,1947年取得了 “农业经济学家” 资格,同年他夫人完成了博士论文,她的论文为人们了解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农村生活条件提供了方便,她的社会调查大大影响了戈尔巴乔夫。1970年他担任区委第一书记,从此走上国家政治舞台。1978年11月被调到中央任主管农业的中央书记,一年后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10月22日,戈尔巴乔夫成为政治局正式委员,是政治局里最年轻的委员。权力之争是苏联每次政治继承的特征,进入80年代,克里姆林宫里又出现了权力之争,这为戈尔巴乔夫日后青云直上创造了机会。
1985年3月,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经葛罗米柯推荐,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他立即表示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 “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1990年3月14日,他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虽然他自认为“改革对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前苏联的经济、民族等棘手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他同前几任领导相比,是最年轻的苏共领导人,他受到公众的欢迎与关注。他精力充沛,有着超凡魅力和机敏过人的个性。他在国内政体改革同时,也在外交上大胆革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新观点和概念,即所谓的 “外交新思维”,其核心内容是: 在核时代,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阶级性,要使阶级利益服从于全人数的利益,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应相互依存。但在改革过程中,他遇到了巨大的阻力。1990年到1991年,继苏联波罗的海这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之后,其他一些共和国也纷纷独立,苏联在顷刻间不复存在。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放弃总统的职位,仅靠写作来贴补生活费用,但夫妇俩仍然生活得很幸福和愉快。

戈尔巴乔夫

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苏联总统。1931年3月2日生,俄罗斯人。1952年加入苏共。1985年3月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1988年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9年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当选苏联总统。戈氏1985年一上台就打出“改革”和“新思维”两面旗帜,1988年开始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90年至1991年是苏联党和国家崩溃的年代。1991年8月24日,戈氏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同年12月25日,戈氏被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