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朝北盟会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朝北盟会编

编年体宋、金关系史料汇编。二百五十卷。南宋徐梦莘编撰。徐梦莘(1126—1207),字商老。临江(今江西清江)人。绍兴进士,授左迪功郎、洪州新建县尉。绍兴二十七年(1157)调郁林州司户参军,开始收集有关《三朝北盟会编》资料,并着手编撰,至绍熙五年(1194)完成。
《三朝北盟会编》记事起北宋政和七年(1117)海上之盟,迄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颜亮伐宋败盟,共四十六年之史,分上中下三帙,上为政和、宣和二十五卷,中为靖康七十五卷,下为建炎、绍兴一百五十卷。凡宋、金媾和、用兵之事,悉按年月日,诠次本末。惟中帙之末,有诸录记五卷,因其无年月可系,乃附之于后。这些杂记记载了政和七年至建炎元年(1127)四月宋金关系、金人南侵,金人灭辽等史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书广泛地搜集了有关史料,所存札子、上书、疏奏、谢表、申状等达三百六十多件,诏敕一百七十件,圣旨、注音、御笔、御札、御批、敕书五十六件,制八十件,诰、告词、责词、指挥、榜、牒、檄、赏格、谥议等七十多件。保存如此丰富完整的原始资料,为宋代其他著作所不及。引书二百余家,且皆录原文,无所去取,不加论断,是非同异,并见互存。其另一特点是,当述及某个重要人物致仕或逝世时,作者总要详尽地介绍其生平或详引行状、墓志铭等,给宋史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供了其他史籍未曾记载过的珍贵资料。由于所引史籍多已失传,如女真族早期情况及金人的某些习俗、制度等,在《金史》、《大金国志》、《大金集礼》中较少反映或未涉及,而此书记载则颇详细,从女真族之由来、发展,一直到阿骨打建国等均有涉及。同时还提供了女真族同中原人民交往的宝贵资料,如隋开皇中,女真“遣使贡献,文帝因宴劳之,使者及其徒起于舞前,而曲折皆为战斗之状”(卷三)。关于女真族的风俗习惯及民族特性,记载尤详,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史资料。书中所引钟邦直《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等是研究宋金交通路线及满洲地理的珍贵资料,关于金朝之京邑、宫室、宗庙、褅袷、信卫、旗帜、冠服、刑法、用兵、取士、屯田、田猎等方面的史料亦极丰富,可与其他史籍相互参照。关于宋金使臣之往来、宋金战争、宋金互递国书等,比《宋史》、《金史》为详,是研究宋金关系最为重要的资料。如卷一所载政和七年宋廷遣高药师、马政等使金议联合灭辽事,较《宋史》为详,与《金史·交聘表》有关资料相较,可发现其中许多错误。其余如《燕云奉使录》、《茅斋自叙》、《北征纪实》、《建炎通问录》、《绍兴甲寅通和录》等笔记,皆为具体记载宋金关系之史料,原书今已不存,此书颇多引录,从而保存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书中所记辽后期史实,如天祚帝征辽,为阿骨打所败;金人征辽,天祚帝逃入夹山;耶律淳自立于燕山;耶律淳死,萧翰立,萧后主国政,向宋纳款称臣;粘罕在云中获天祚帝,辽亡等史实,以及宋与西夏、金与西夏的史实,亦皆可补正史之误。
此书所引当时各家笔记杂著一百多种,今多不存,故其辑佚价值不可低估。即使有少量保存下来,因辗转传抄,讹错漏略很多,因而是书又有很高的校勘价值。如今存《朝野佥言》、《靖康要录》、《孤臣泣血录》、《大金吊伐录》、《北狩行录》、《北狩闻见录》等,都可从是书中得到校补。作者后又得未见之书五家,再撰《北盟集补》五十卷,以补前书之缺,惜未能流传下来。
南宋时有四种抄本传世,南宋实录院有两个抄本,楼钥及家藏各一抄本。后各家所抄,册数各有不同。如玉海楼旧藏为四十二册,传是楼抄本为三十册,涵芬楼抄本为四十六册,明王氏鬱冈斋抄本为二十五册,稽瑞楼抄本为二十六册,嘉业堂抄本为三十二册,勤志馆抄本为二十册,白华楼抄本为四十册,脉望馆抄本二十五册,绛云楼抄本为七十五册,宁波天一阁抄本为十六册,竹宅行笈抄本十六册,知圣道斋抄本为三十册。这些抄本今已大多失传,间有保存者,也因辗转传抄或腐蚀而脱误颇多,有的缺几卷甚至几十卷。今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五种,其中四部残缺。
刊本最早的是光绪四年(1878)袁祖安越东活字排印本,共发行五百部。但其所据抄本“半皆蠹蚀,仅有字画可辨,亦即丹黄满纸,涂乙不少,就中仍多讹谬……其有字句之间无从索解”(袁祖安序)。光绪三十四年(1908),许涵度校刊本问世(实为光绪三十三年开雕,宣统二年刻完),校刊上稍精于袁本,但许本因慑于清廷专制统治,文中多有避讳。民国二十八年(1939),海天书店铅排本问世,该本在以前刊本的基础上作了“精心校补”,并附有大事年表,凡重要的制敕、诏诰、国书、奏议等,按年登载,下系页码,颇便读者。

三朝北盟会编

书名。南宋徐梦莘编撰。徐梦莘 (1126—1207),字商老。临江 (今江西清江)人。绍兴二十四年 (1154) 进士。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 编成是书。所记为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金国交涉的史事,故题此书名。全书250卷,分上、中、下三帙。叙事始自政和七年 (1117) 宋与金海上通好之日,下迄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完颜亮犯淮败亡之时。其中上帙25卷,叙政和、宣和、重和时事。中帙75卷,叙靖康时事,帙末附有诸录、杂记5卷。下帙150卷,叙建炎、绍兴时事。全书收辑勅、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等各类文牍,详细记载了宋金通和及用兵之事,对宋、金两国于宫中的决策也多有涉及,为研究宋、辽、金之间外交和军事关系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对考察金国历史,也颇有参考价值。是书所引官修史书、杂考私书、金国诸录、各种文集达200多种,其编次方法为: 年经月纬,每年先立一纲,以下录诸家之说,不作删削、不加论断,使是非并见,同异互存,以备史家采择。故是书虽依编年体例,实为专叙宋、金交涉的史料汇编。不过,是书所记金人事迹也有传闻失实之处,一些夸张失据的臣僚札奏不加选择的一概收录。是书长期以来只有抄本流传,清代始有刊刻,如: 光绪五年 (1879)如皋袁氏排印本,三十四年许氏校刊本等。1939年,上海海天书店曾将是书重排出版。

三朝北盟会编

书名。南宋徐梦莘 (1126—1207)撰。250卷。约30万字。书成于绍熙五年 (1194)。以1939年海天书店铅印、史学研究社校点本通行。编年体史书。专载宋金和战之事。内容详于宋金军事与外交活动,对当时政治、经济、地理、人物及特殊事件等亦多所反映。唯所用资料于金人事迹往往传闻失实。

三朝北盟会编

二百五十卷。徐梦莘撰。徐梦莘 (1124—1205年),字商老,临江 (今江西清江)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1154年)进士,历官南安军教授、知湘阴县、知宾州。后以议盐法不合,罢归。每念靖康之乱,备尝颠沛之苦,思究其始末,“乃网罗旧闻,会粹同异”,纂成《三朝北盟会编》,记录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宋金和战之事。光宗绍熙五年 (1194年) 书成,宁宗庆元二年 (1196年) 录进,授官直秘阁。其书因记宋金和战始末,故视其为纪事本末体史籍。然其所录宋金通使和谈、用兵交战,皆按年、月、日顺序铨次始末。全书起于北宋徽宗政和七年宋金海上之盟,迄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完颜亮侵宋败盟,共计四十六年。上帙二十五卷,为徽宗政和、宣和年间事;中帙七十五卷,为钦宗靖康年间事;下帙一百五十卷,为高宗建炎、绍兴年间事。唯其中帙末五卷,为“诸录杂记”,无年月可系。其书取材广泛,“凡曰敕、曰制、诰、诏、图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登载靡遗。”(《宋史·儒林八·徐梦莘传》)据统计,引书一百零二种,杂考、私书八十四种,金国诸录十种,共计一百九十六种,文集尚不在其列。其征引全录原文,无所去取,无所论断,故以是非并见,同异互存,尤备史家采择。编纂之中,对于诸家之说,注意“参考折中,其实自见,使忠臣义士、乱臣贼子善恶之迹万世之下不得而淹没也。”(《自序》)卷三整篇记述女真族的发展史,首尾俱备,条理井然,采集多为亲身到过女真或熟悉女真情况者的记录,如采洪皓《松漠纪闻》约占全篇五分之一。又如钟邦直于宣和七年奉旨出使全国,为管押礼物官,撰有《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记其行程及见闻,后因辗转传抄,脱漏讹误颇多。《会编》卷十七引录《行程录》约九百字,卷二十整篇引《行程录》原文,这两处征引虽非《行程录》全貌,却保存了其原文的主要部分,成为关于当时金国境内历史地理的极有价值的资料。《大金国志》卷四十虽也有转引,价值却远在《会编》引录之下,两书引录可作互校。该书纂集完成之后,徐梦莘又以其书未尽,续纂《北盟集补》五十卷。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称 《北盟集补》以“靖康、炎 (建炎)兴 (绍兴)各为二十五卷”,惜其不传。《会编》在当时至少有三个写本,一是徐梦莘原稿本,二是实录院的复抄本,三是徐梦莘死后由其子徐简抄赠楼钥本,但都未刊刻。现存诸本中,以明末清初泰兴人季振宜旧藏的明抄本为最佳,大抵抄自宋本,但脱误不少。通行的刊刻本,为光绪四年袁祖安的活字排印本、光绪三十四年许涵度的校刊本。其中,以许涵度本较优,《四库全书》本即以此为底本详校过。

《三朝北盟会编》

杂史类史书。宋徐梦莘编撰,成书于1194年,当时他69岁。全书共250卷,分上中下3帙,上帙25卷,中帙75卷,下帙150卷,年经月纬,按日记事。该书记1117年至1161年徽、钦、高宗3朝45年之史事。靖康为时不到1年半,却占75卷,几乎占全书的1/3,可见此书重近事。此书史料价值大,引书达200多种。徐梦莘后又撰《北盟集补》50卷,已佚。其通行版本有3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