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成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44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上。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周末蜀国王开明九世迁到成都时,大兴土木建城筑楼,“一年成市,三年成都”,成都由此得名。前316年,改蜀国为蜀郡,自秦以来,一直是西南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秦孝文王时 (前250),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新王莽时期,公孙述在成都称帝,使成都成为都城。三国时设有锦官管理作坊,又称锦城、锦官城。五代时又称芙蓉城或蓉城。成都又称“龟城”,以传说张仪顺大龟足迹修城而名,或秦城形似龟而名。现为四川省会。是全国商品粮、油菜籽生产基地,电子工业、机械工业、无缝钢管都居全国重要地位。有许多著名古迹:都江堰水利工程、二王庙、武侯祠、杜甫草堂等。成都川菜和小吃自成一派,烹调考究,饮誉中外。川剧是影响较大的地方剧。 成都古时名城。今为四川成都市。古为蜀国,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之置蜀郡,东汉时兼为益州治。三国时为蜀汉国都,晋以后仍为蜀郡,唐初置益州。五代时王建、孟知祥据蜀,皆都于此。宋为益州,一度升为成都府,元改为成都路,明洪武初复为成都府,清因之。战国时张仪筑大城,周长十二里。隋时附旧城西南隅增筑少城。唐时又筑罗城,周长二十五里。清明重修,周长二十二里余,东西长九里余,南北长七里余。设城门四座,东曰迎晖门、南曰江桥门、西曰清远门、北曰大安门。有成都、华阳二县附郭。府城西又筑满城,周长四里余,设五座城门。今存大慈寺、万里桥、王建墓、文殊院、清真寺、杜甫草堂、青羊宫、武侯祠、孟知祥墓、昭觉寺、望江楼等名胜古迹。 成都又名龟城、蓉城、锦城。3700多年前成都地区已有人类生活。相传,蜀族是黄帝后裔。周末,成都为蜀国所有。春秋时,开明氏成为蜀王,建都乐山。传至开明九世,都城由郫县迁至成都。蜀王动员民众大兴土木,“一年成邑,二年成都”,遂有成都之名,并沿用至今。成都一直是川西地区政治、经济中心。西汉末年,公孙述乘中原大乱,于25年占据成都,自立为蜀王,号称“白帝”,国号“成”。建武十二年 (36),刘秀灭成国,公孙述战死,成都为大成国都12年。蜀汉时,刘备据蜀,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蜀汉自建安二十六年 (221) 建立至后主炎兴元年 (263) 被灭,历时43年。西晋末年成汉的李特、李雄、李寿、李势、东晋末年谯纵、南北朝时的萧纪、隋末的萧铣都均先后都成都,割据称王。唐末五代,前蜀王建据成都称帝达34年之久。孟知祥继前蜀称帝,人称后蜀,成都为后蜀都31年。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李顺在成都建 “大蜀”,称 “大蜀王”; 元末,明玉珍称帝重庆,成都为陪都; 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都成都,号 “西京”。成都为都的历史,前后达200余年。成都城经历代修葺,颇具规模,战国的成都城,从外形上看像只乌龟,故称龟城。秦灭蜀后,张仪、司马错、张若等受命于公元前310年,依咸阳形制,在成都旧城的基础上修筑新城。秦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分大、小二城,两城东西并列,大城又叫太城,为王宫官府所在,小城又称少城、马城,多为商人百姓居住。大小二城有城门18座,并设谯门、谯楼。在晋时,少城被毁。隋时,杨秀在少城旧址上向西扩展,修筑新城。唐末,剑南四川节度使高骈在秦成都城基础上扩建,称罗城,又称太玄城、唐城。后唐时,孟知祥在罗城外建新城,名羊马城。孟昶在位时,命人在成都城上遍植木芙蓉,芙蓉花开,四十里如锦绣,故成都又有“芙蓉城” 之称。明清时,将成都土城墙改为砖石城墙。明时修筑了皇城,呈矩形,东西短,南北长,有护城河环绕,即今日成都内城。清代,重修罗城,奠定今日成都外城的基础。自古以来,成都的造纸、纺织业发达,享誉全国,尤其是蜀锦更闻名中外,故成都又称锦城。 成都Chengdu四川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简称蓉。别称“龟城”、“锦城”、“蓉城”。在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中心,成渝、宝成、成昆铁路交点。全市辖东城、西城、金牛、龙泉驿、青白江5个区和附近11个县,代管一个县级市(都江堰市)。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 40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2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非农业人口165.38万人。成都建城至今有2300余年历史。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王朝在此建都,蜀王开明九世提出“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成都一名即源于此。战国秦置成都县,内蜀郡治。汉为益州治,三国蜀汉、五代前、后蜀及北宋李顺、明末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先后在此建都。唐以后为成都府、路治。清代四川建省,成都为省、道、府3级治所。1928年成都正式设市。50年代初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省建制,成都自此一直为四川省省会。1949年以前,成都是典型的消费城市。早在秦代,成都已成为全国重要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当时纺织业尤为发达,秦朝特设“锦官”专司纺织。西汉时成都为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都会。唐代是全国四大名城之一。宋代为全国三大市场之一,陆放翁曾撰诗:“城中繁雄十万户,朱门甲地何峥嵘。”明、清时,成都在经济上开始衰落,但其农产品及手工艺品仍然驰名全国。至1949年,成都现代工业仅限于纺织、丝绸、面粉、制革、卷烟等行业,且规模小,多以手工业作坊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都一直被国家列为重点投资建设的城市之一,逐步使成都变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现已发展为以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医药、轻纺等为中心的,包括14个工业门类,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988年,全市拥有工业企业6 300个,工业总产值158.35亿元。轻重工业比例为41:59。全市工业中,电子工业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优势,能批量生产从电子元器件到整机的40个产品类别,产值居全省同类行业的40%以上,是全国重要电子工业基地之一。机械工业以动力设备、精密机床、锻压设备、农机、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产值约占全省的30%。此外,冶金、纺织、化学、食品工业产值均占全省同行业的20%左右。成都的手工业发达。古代盛产蜀锦、蜀绣、蜀布、蜀刀、蜀瓷、漆器等。成都是西南文化中心之一,现有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等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多所。名胜古迹主要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宝光寺、文殊院、昭觉寺、青羊宫、望江楼公园等。 成都今四川省会。战国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前311年)置县,为蜀郡治。后又为益州、成都府、益州路治。三国蜀汉、五代前、后蜀的国都。北宋李顺的大蜀、明末张献忠的大西等农民政权先后在此建都。1930年设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