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安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76 戴安澜1904—1942号海鸥。安徽无为县人。1926年,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九·一八”事变后,随国民党军北上抗日。1933年10月,在古北口击毙日本侵略军2000多人,荣获云麾勋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七十三旅旅长,相继在漕河、漳河北岸等地大量杀伤日本侵略军。1938年,参加台儿庄会战及中艾山战斗,以功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兼三十一集团军总部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第五军第二○○师师长。同年11月率部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歼敌旅团长以下6000余人,荣获宝鼎勋章。1941年,所在第五军奉命开赴缅甸远征作战,在保卫东瓜和克复棠吉的战斗中,同四倍于己的敌人,苦战了12天,歼敌5000多,实现了战役的胜利,使中国远征军名震世界。1942年4月,由于中缅印战区的战局发生了变化。戴所部被迫撤退,在郎科地区遭伏击,身受重伤,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以身殉国,时年仅38岁。后追认陆军中将。罗斯福授与懋绩勋章。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献了挽诗、挽联。1956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并将其灵柩迁葬于安徽芜湖市赭山公园,供人赡仰。 戴安澜1905—1942国民党爱国将领。字衍功,安徽无为人。曾参加过北伐战争、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昆仑关争夺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加入中国远征军,率所部第二百师入缅作战。重创日军。1942年4月在与日军激战中负伤,5月在缅北牺牲。 戴安澜1904~1942字海鸥,又名衍功、炳阳。1924年底入黄埔军校第三期。翌年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排长、连长、营长、中校团副和第四师补充团团长。1932年7月率部参加对皖西苏区和阜阳等地的“剿共”战斗。次年调任十七军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率部增援古北口,与日军血战,获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升任第十三军七十三旅旅长,曾在保定河、漳河抗击日军。台儿庄战役中,率部扼守据点旬日,并攻陶墩、朱庄、郭里集,迫使日军后撤。在中艾山战斗中,率部血战4昼夜,打退日军数十次猛攻。获华胄劳誉奖章,升任第八十九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一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1938年参加武汉保卫战,记大功一次。次年晋升为第五军二○○师师长。年底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颁授四等宝鼎勋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率部开抵缅甸,与英盟军联合抗击日军,保卫东瓜,苦战12天,歼敌5000余,掩护英军撤退,又挟胜克复棠吉。1942年5月,率部向缅北撤退,途中遭日军伏击,身负重伤而牺牲。同年10月6日,国民党政府颁布命令,将其晋升为中将。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1905—1942字衍功,号海鸥。无为人。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任国民党第二十五师团长,率部在长城古北口一带顽强抗击日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七十三旅旅长、八十九师副师长、二○○师师长等职,参加平汉线保定漕河战斗、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战役等,屡建战功。1942年奉命率部远征缅甸,协助英美联军对日作战,保卫滇缅公路的畅通。初守东瓜,歼敌5000余,扬威海外。后在缅甸北茅邦对日作战中殉国。10月,追晋为陆军中将。1949年后,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