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维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戴维斯1850—1934DaiwesiWilliam Morris Davis美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地貌学奠基人。1870年起在阿根廷观象台工作了3年。1876~1912年在哈佛大学任教,著有《气象学基础》 (1894),作为大学教材使用了30多年。19世纪70年代,其兴趣转向地貌研究,著有《宾夕法尼亚的河流与河谷》 (1889)、《地理轮回》、《自然地理学》(1898)、《地理学论文集》(1909)、《地貌的解释性描述》(1912,德文)等。他通过对科罗拉多大峡谷、阿巴拉契亚山地与大西洋沿海平原河谷发育的研究,提出“地理轮回”即“地貌轮回”说,认为地貌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等三个阶段,地表的自然面貌是由侵蚀作用长期、连续、有规律雕塑的结果。他的学说曾对地貌学的发展起过积极的影响,但后来往往流为简单化的公式。他还曾是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创始人和地质学会会长,德国柏林大学交换教授。1912年退休后,大部时间用于写作和野外研究,共发表500多篇论文;还领导了对珊瑚礁与珊瑚岛的研究,著有《珊瑚礁问题》(1928)、《石灰岩洞穴的成因》(1930)等。 戴维斯1850—1934William Morris Davis美国地质、地理学家,地貌学派奠基人。广泛旅行世界各大洲,来过中国,应用发生学观点研究和解释地貌的发生发展。把地表形态看作是既连续、又具有阶段性变化的现象;其变化原因来自地球内部结构和外部营力。将每个侵蚀循环划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和准平原; 一个循环结束,另 一类似过程立即开始,即“返老还童”。同时,还提出“解释性描述”的地理研究方法,使西方近代地理学开始注意研究地表现象的内在规律性的重要性,对地理学科学化起了推动作用。著用《地理循环》、《地貌的解释描述》、《自然地理学》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