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芳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82 戴芳澜1893—1973真菌学家。号观亭。湖北江陵人。1918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后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进修。1920年回国。历任广东农业专科学校、东南、金陵、清华等大学教授。解放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为生物学部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从事水稻、果树等作物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1930年后,从事真菌 (如霜霉菌、白粉菌、锈菌和尾孢菌等寄生真菌)的分类、形态、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抗美援朝反细菌战的工作中,曾获国家奖。主要论著有:《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真菌》、《中国真菌总汇》等。 戴芳澜1893~1973Daifanglan中国真菌学家及植物病理学家。号观亭,湖北江陵县人。1914~1919年赴美,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1921年起,历任广东农业专门学校、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教授。1934年再度赴美,在纽约植物园和康乃尔大学研究真菌遗传学。1935年起,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授,讲授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课程。自1953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真菌植病研究室主任、真菌学研究所所长和微生物研究所所长。1955~1973年当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和《植物病理学报》主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戴芳澜1893~1973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主要奠基人之一。湖北省江陵县人。1913年结业于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1914~1919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及研究生院攻读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获硕士学位。1934~1935年再度赴美,在纽约植物园和康奈尔大学研究真菌遗传学等。1920年回国后,在广东省农业专门学校任教;1923年后先后应聘为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9年以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真菌植病研究室主任、应用真菌学研究所所长、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曾当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并担任《植物病理学报》主编;1955年遴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受聘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 他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几代的植物病理学人才。在真菌分类学、真菌形态学、真菌遗传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领域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在真菌分类方面,对白粉菌、鹿角菌、锈菌、鸟巢菌、尾孢菌等的分类,以及竹鞘寄生菌的形态和尾孢菌的细胞遗传学等研究造诣很深。 他一生发表有关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研究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真菌总汇》、《真菌的形态和分类》、《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与相望年等合著)等,都是中国在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书。 戴芳澜1893~1973戴芳澜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培养出许多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的人才,他一生发表有关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研究的论文100多篇,对中国毛霉、锈菌、白粉菌、腔囊菌和尾孢菌的研究作出贡献。他的重要著作有: 1958年出版的《中国经济植物病原名录》以及在他辞世后1979年出版的《中国真菌总汇》和1987年出版的《真菌学》,都是中国在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的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戴芳澜1893~1973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江陵人。1893年5月4日生,1913年清华学校毕业。1914~1919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及研究生院攻读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获硕士学位。历任广东省农业专门学校、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真菌植病研究室主任、应用真菌学研究所所长、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通讯会员(院士)。从事教育事业多年,为国家培养了几代优秀人才。在真菌分类学、真菌形态学、真菌遗传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论文150多篇,对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作用。主要著作有《中国真菌总汇》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