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投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投壶古代士大夫燕饮时的一种游戏。《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 “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礼记·投壶》对投壶之礼有详述,相当繁琐。但投壶简单,即将短矢投入酒壶。汉代以后,逐渐摆脱古礼拘束。《西京杂记》载,“武帝时,郭舍人善投壶”,能“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这种方法打破了“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的局限。东晋南北朝,投壶风行,其方法和技术有进一步发展。《颜氏家训·杂艺》载,投壶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其尤妙者,有莲花骁”。《太平御览》载,石崇有一婢女,“善投壶,隔屏风投之”。《晋阳秋》载,丹阳县尹王胡之能“闭目”投入。隋唐至宋辽时期,投壶仍盛行不衰。隋炀帝作投壶乐《骁壶》。《旧唐书·音乐志》:“《骁壶》,疑是投壶乐也。投壶者谓壶中跃矢为骁壶,今谓之骁壶者是也。”宋司马光著有《投壶新格》,论述了投壶的意义,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等。明代尚流行,清代以后渐衰。 090 投壶古代宾主饮宴时雅戏,是从礼射演变来的一种活动。始于春秋战国,汉晋间最为流行。投壶有专用壶矢,游戏时伴以雅乐,投壶人执矢投入壶中,中者为上。晋代后投壶花样翻新,名手倍出。王胡之能闭目投矢入壶,石崇有妓能隔屏风投矢入壶;唐张鹜《朝野佥载》谓:“薛贵惑善投壶,龙跃隼飞,矫无遗箭。置壶于背后,却后矢以投之,百发百中。”投壶有调身养心之益,晋傅玄作《投壶赋·序》说:“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颜之推亦以投壶为雅戏,消愁释聩,时可为之。此一活动后世失传,但遗世资料甚多,可以作为脑力劳动者的游戏予以恢复发展。 投壶宴会上的一种娱乐活动,由西周射礼演变而来。春秋时贵族士大夫多不善射,就在宴饮席上以酒壶的壶口为箭靶,以矢投壶代射。所用之壶一般颈长七寸,腹长二寸,口径二寸半,壶中装有小豆。矢有三种:二尺、二尺八寸和三尺六寸,分别用在室内、堂上和庭中。投壶时要击鼓奏乐,并且有许多繁琐的礼节。宾主站在离壶二矢半处相投,以中者多少决定胜负,负者罚酒。到了汉代,投壶逐渐摆脱了古礼的束缚,更加游戏化。汉武帝时还发明了壶中无小豆,以竹矢投入的新投法;这样矢投入壶中可反弹出来,接矢再投。投壶成了士大夫宴饮消闲的游戏。魏晋时出现了一种特制的有耳壶。耳孔比壶口小,难度增大,更加注重技艺,娱乐性明显增强。隋唐时代还产生了“投壶乐”,即配乐的投壶游戏,有弦乐、和歌,并击鼓为节,按节拍投壶。宋代此戏仍十分流行,司马光曾著有《投壶新格》一书,除了详细记载当时投壶的用具、玩法之外,还谈到了它的修身养性作用。据说日本民间游戏“投扇兴”就是在唐代传去的投壶基础上演变形成的。 投壶古代一种体育游戏。投壶是一种很古老的游戏,《礼记》中即有关于投壶的记载。贵族士大夫宴飨之时,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其法是以壶为象征箭靶,将短矢投入壶口者为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前517)记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说明春秋时在各国的诸侯中已流行此戏。秦汉以后投壶更加盛行,南阳汉画像石中即有《投壶图》,图中有主宾二人对坐做投壶之戏,旁有侍者。汉代时的投壶方法较春秋时有些改变,原来的壶中要放置些红小豆,以防投入的箭杆跳出壶外,汉时则不再放置红小豆,使箭杆可以跳出,游戏者抓住重投,往复可达百次。汉武帝喜欢观看投壶表演,当时有个郭舍人,极善投壶,能“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壶也不是席间常用的盛酒之壶,而是高约三尺,盘腹长颈,镶以金银,雕刻各种文样的专用壶。魏晋以后,投壶的方式又出现了许多新花样。宋代司马光以这些投壶方式都不合礼仪,故而重新修订了 “投壶新格”,将投壶变成一种“纳民心于中正” 的复礼活动,使其脱离了体育娱乐活动的范畴。 投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宫廷娱乐。投壶是用不去皮的“柘”或“棘”枝制成没有羽镞的箭,前尖后粗。宾主每次各投四枝。壶为酒器,口径约周尺二寸半。投壶在大堂或庭院中举行,壶与投者相距约周尺五一九尺,以投中次数多寡决定胜负。同时还有音乐伴奏,击鼓按节。投壶起源于射礼,“投壶,射之细也。” 《礼记大全》解释云: “壶之为器。所以实酒而置之席间者也。其原始也,必以燕饮之间,谋以乐乐宾,或痛于不能为射也,举席间之器以寄射节焉。此投壶之所由兴也。”投壶用酒壶,故投壶活动均在宴乐中举行,有时是出于政治、外交的需要,如春秋时齐晋争霸,晋侯招待齐侯,席间举行投壶,“晋侯先。穆子曰: 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齐侯举矢曰: 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亦中之。”但投壶活动大都纯属贵族们的一种享乐,用以增加宴乐时的欢悦气氛。投壶的出现说明当时不擅长于射的人逐渐增多,同时也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文武开始分途,文人逐渐兴起。 投壶古代燕饮时的一种游戏。宾主各持六矢,轮流投于一特制的壶中,多中者为胜,负者则饮酒。《礼记.投壶.注》:“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投壶见“文化”中的“投壶”。 投壶我国古代宴会的礼制,也是一种游戏。方法是以盛酒的壶口作目标,用矢投入。壶须广口大腹,颈部细长,腹内装满豆子,以免矢弹出。所用之矢,一头齐,一头尖如刺,故又称作“棘”。矢有三种长度,室内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须饮酒。这种活动早在春秋时就十分流行。汉代仍盛行不衰。《后汉书·祭遵传》:“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汉墓中曾出土投壶器具的实物,汉画像石中也保存有大量的投壶活动的场面。汉以后的长时间内,投壶游戏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不少文士还曾著文,对之大加赞美。1926年,盘踞苏、皖、浙、赣、闽五省的军阀孙传芳,为提倡复古,还曾在南京导演了一幕投壶古礼的滑稽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