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投资体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投资体制

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的简称。指的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组织领导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活动。它包括投资管理权限和责任的划分、领导制度的确立、管理方法的选择以及管理机构的设置等问题。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传统的投资体制是一个以政府投资为主,以指令性投资计划和行政性立项审批为基础的、直接管理的高度集中型体制。这种体制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比较庞杂、机械、僵化,如果不能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适时调整,必然导致投资管理的低效率和投资产出的低效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投资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投资决策权限、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建立投资承包责任制,引进市场机制等方面。这些改革对突破传统的高度集中型的投资体制起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导致近年来出现投资总量时常膨胀、投资项目仍有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布局仍不尽合理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体制应是 “以企业投资为主,以市场调节投资行为和以投资主体决策自主、风险自负为基础的、政府间实行间接调控的资本要素配置机制和管理制度”。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机制的目标模式是:
(1) 投资主体多元化。由国有单位为主转变为国有、集体、个体、股份制和外商等投资的格局。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能促进竞争局面的形成,有利于建立投资的激励机制。
(2) 投资决策自主化。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权利的独立化,企业的投资决策也要自主化。这就要求要明确界定企业的产权关系,同时还必须与企业自享投资收益权结合起来,坚持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
(3) 投资方式多样化。在融资方式上,可从过去较单一的间接投资手段发展为间接投资手段与直接投资手段相结合;在全民所有制固定投资中,应划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商品房投资、其他投资等多种类型; 在利用外资中,可实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中外融资、国际借款、外商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
(4) 资金来源多渠道。由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转变为国家财政投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证券集资以及自筹等多种渠道。
(5) 投资调节市场化。由于市场机制对投资活动进行基础性调节,有利于投资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投资的合理布局。政府对投资活动的调节和管理应由过去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等方式转为间接化管理,即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调节投资活动。实现投资体制的目标模式,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近期来看,投资体制改革应抓住以下重点:
❶强化投资约束机制。要遏止投资需求膨胀,必须强化投资约束机制,对国有部门和企业来说,就是要强化风险约束,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
❷合理划分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范围。凡是市场能够有效调节且不会导致长期资源配置失误的领域,应由企业来投资,政府不介入; 政府进入的投资领域应是市场调节“失灵” 或 “误导”、企业不愿或难以进入的领域。
❸对不同的投资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可划分为竞争性、基础性和公益性三大类,应对这三种类型的投资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竞争性投资指投资收益较高、市场调节较灵敏、具有竞争能力的投资项目,对这类投资的管理要强化市场的作用; 基础性投资包括具有自然垄断性,或建设周期长、或投资量大而收益较低的基础设施,以及需要政府进行重点扶植的基础工业的投资,政府对这类投资应给予支持,帮助其拓宽投融资渠道; 公益性投资包括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事业的投资,公、检、法、司等政权机关的建设,以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办公设施的投资等,对这类投资,应主要由政府应用财政性资金,以拨款方式进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