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抗日战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98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侵略中国华北,抗日战争爆发。在国共两党共同合作下,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Kangri zhanzheng

1937年7月开始至1945年8月结束。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 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战争。
1931年“九· 一八”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中国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对日本侵略的不抵抗政策和反共内战政策, 在1937年 “七七” 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民族战争。1937年7月7日,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芦沟桥事变, 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全国全面抗战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通电, 号召全中国军民团结起来, 抵抗日本的侵略。15日, 中共中央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17日, 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会谈。同日, 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战的谈话。8月13日, 日军又进攻上海, 中国军队坚决抵抗。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声明书。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通过了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同时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将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 开赴华北、华中抗日前线。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广播了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了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这样,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正式形成。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 对于促成抗日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战中, 虽然国民党主要当权者没有放弃反共方针,但广大的爱国官兵、政府官员是坚持抗日的。抗日战争有两条根本不同的指导路线,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以及一整套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战略策略, 指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道路, 促进了全民族的团结, 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 鼓舞了全国人民必胜的斗志;中国国民党虽然在政策上也有了部分改变,但它实行的是不要人民群众参加的、单纯政府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抗日战争有两个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开辟了敌后战场,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 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抗击了大量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斗争和卓越贡献, 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承担的正面作战的战场, 在初期作战是比较积极的, 先后英勇地进行了上海抗战以及太原、徐州、武汉保卫战。虽然连遭挫败, 但牵制和消灭了一定的日军兵力。许多国民党部队英勇抗战, 数百万官兵流血牺牲, 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爱国传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以主要军事力量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对国民党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1938年底,汪精卫等公开投降日本,后在南京建立傀儡政权。中国共产党以抗日为最高利益,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的方针, 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 第二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 从1938年11月至1943年12月:第三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 从1944年1 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就成为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胜利日。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百年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华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个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武力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作战时间最长的国家,从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八年,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算起,则坚持作战十四年。中国还是反法西斯国家中独立作战最久的国家,在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一直单独对日作战。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承受的民族牺牲最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伤亡军民2100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民伤亡总数9000万人的23.3%。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的贡献最大。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损失兵力约427万4千余人,其中,在中国战场损失232万7千余人,占日军总损失的54%以上,美、苏、英等盟军消灭日军兵力194万7千余人,占日军总损失的46%不到。中国人民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争取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其伟大的历史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打破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推动全世界一切殖民地和附属国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具有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Kangri zhanzheng

1937—1945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作战,共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以及一系列政治、军事的正确主张,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抗日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为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担负了主要抗击日寇的任务,进行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战场形成节节败退局面。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迫使日军在占领武汉、广州后停止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大部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而国民党政府逐渐采取对日消极作战、积极反共的政策,在1939年到1943年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中共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在敌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并使自己获得迅速的发展。1944年1月到1945年8月,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起,八路军、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制定了正确的路线。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大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上抗击法西斯侵略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战争,它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共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伪军118万余人。在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共进行大小战斗4万余次,歼灭日军53万余人,受降日军120余万人。8年中日军伤亡、被俘人员达252万余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 100万人,财产和战争损耗约1 000亿美元。


抗日战争Kangri zhanzheng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 团结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而进行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1937年7月7日,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爆发了全面抗日战争,随即正式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及一整套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战略策略,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中国国民党则实行一条不要人民参加的、单纯政府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抗日战争有两个战场。国民党军队承担正面战场的作战,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连遭挫败,丧失大片国土,但也牵制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 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牺牲数百万人,对抗日胜利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开辟了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后,成为中国抗战主要战场,抗击大部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为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11月至1943年12月为战略相持阶段; 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战略反攻阶段。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了投降书,9月3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民伤亡2 100余万人,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歼灭日军105.7万余人并派遣远征军入印缅作战, 为争取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全世界一切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争取国家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使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

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8月13日又进犯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从此,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同时决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又将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开赴华北、华中抗日前线。9月22日,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抗战初期,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上海抗战以及太原、南京、徐州、武汉的保卫战;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迫使日军于1938年占领武汉后停止战略攻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此后,日本侵略者以主要军事力量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等公开降日在南京建立傀儡政权,蒋介石集团则由片面抗战转为消极抗战,并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10日,为配合反法西斯盟国对日本的最后一战,中国军民展开对日大反攻。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侵华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

1937~1945年,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进行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从此开始了全国抗日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举行了投降的签字仪式,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军队共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解放区抗日武装力量毙伤俘52万余人,国民党军毙伤俘85万余人,东北义勇军等抗日武装毙伤俘17万余人)。解放区抗日武装歼灭伪军118万人。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3万人。同时,中国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民群众伤亡3120余万人,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余人,解放区抗日武装力量伤亡58万余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还多。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