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折中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05 折中仓宋代为推行由商人输运粮草至边塞或京师换取盐、茶运销权而设置折换物品的仓库。雍熙(984—987),为解决边塞军粮饷的急需,实行折中法。端洪二年(989),在京都设折中包。商人运缴米、豆筹物入仓,优价得到交引(运销盐、茶的凭证),凭引到江、淮、湖等地支盐、茶运销。天禧(1017—1021)又允许商人缴纳金银丝帛入仓,获得交引。折中仓的设立,促进折中法的实施,对接济边防军需,充实国库均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官商互相勾结作弊,折中法破坏,折中仓兴废无常。 折中仓后改称折博仓。宋代专贮盐茶商人入中粟谷的粮仓,故名。商人按规定运粟至仓,政府优估其价,按量签发专卖盐茶的交折,商人持交折采购贩运盐茶,此法有利于减轻军民辇运重役。折中仓计有永丰、万盈、广衍、延远、富国、顺城 (亦曰顺成)、延丰、永济、广济等十二处。后因商人供此以操纵粟谷与盐茶比价而废。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