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统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统历

古代历法。西汉刘歆在《太初历》的基础上修订改编而成。刘歆(?—23),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刘向之子。曾担任过中垒校尉、侍中、太中大夫、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河内太守等职。王莽篡政后,曾任职国师,后因参予谋杀王莽,事败自杀。曾大力提倡古文经学,是古文经学学派的开创者。在从事整理宫廷藏书的过程中,将图书分为七类,编出目录,分别冠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种名称,这就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它虽然未能流传至今,但在《汉书·艺文志》中仍保存其主要内容,在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刘歆于绥和二年(前7)著《三统历》,被收录于《汉书·律历志》。《三统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历法,共分七节:统母(历法的基本数据)、纪母(五大行星的基本数据)、五步(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统术(推算节气、朔望、置闰和月食)、纪术(推算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岁术(推算太岁在恒星间的位置)、世经(古代之纪年考)。基本数据来源于汉武帝时代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只改动了其中二十八宿的某些数据和冬至点在恒星之间的位置,由于《太初历》早已失传,通过它可以了解《太初历》的大致情况。《三统历》规定孟春正月是每年的第一个月,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并确立了无中气之月为闰月的原则,从而使朔望月与回归年长度之间有了合理的协调关系。这些规定均为后世的历法所遵循。《三统历》中推算合朔弦望、月食加时的内容是汉代以前的历法上所没有的,它实际上是后来历法中推算交食情况的有关内容的先声。在推算月食加时的过程中,还明确提到了一百三十五个朔望月的周期,它是我国古代史书记载中的最早的交食周期。具体推算时是认为一百三十五个朔望月中有二十三次交食的机会,这实际上也就是食季的概念了。与《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马王堆帛书《五星占》相比,《三统历》给出的五大行星的有关数据有了相当显著的进步。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会合周期分别是115.91天、584.13天、780.53天、398.71天、377.94天,与现代的有关数据相比,其误差分别为:0.03天、0.21天、0.59天、0.17天和0.15天。火星、木星、土星的恒星周期分别是1.88年、11.92年、29.79年,其中火星无明显误差,木星、土星的误差分别为0.06年和0.33年。然而《三统历》在谈及基本数据时故弄玄虚,假托黄钟之数,把《太初历》中的有关数据硬行与《易经》中的一些神秘数字联系在一起,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显然是很不科学的,对后世的历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其记载见于各种版本的《汉书》中。清有钱大昕《三统历衍》三卷附《三统术钤》一卷(嘉庆辛酉刊本)、李锐《三统历注》三卷(嘉庆刊李氏遗书本)、陈澧《三统术详说》四卷(《东塾遗书》本、《中西算学丛书》本)。

三统历

西汉末刘歆根据《太初历》在长安修订而成,是我国史书所载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它与《太初历》相同,规定孟春正月为每年的第一个月,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该历以81章即1 539年为一统,三统4 617年为一元。该历又以135个月为日月食周期,称为“朔望之会”,所以,日、月食也以一统为循环的大周期。它还提出一个138 240年的五星周期,把它和4 617年求最小公倍数,得23 639 040年为一太极上元。经过这样一个太极上元之后,不但朔、冬至都合在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而且五大行星也都合在一起。这种状态叫做日、月合壁、五星联珠,被认为是吉利的天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