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羧酸循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Cycle来自丙酮酸的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团进行氧化脱羧的一个环式反应序列。亦称柠檬酸环或凯氏环。在三羧酸循环中,乙酰基团通过脱羧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通过脱氢作用将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氧化态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分别还原为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和还原态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H)。释出的能量,除经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形成一分子鸟苷三磷酸(GTP)外,其余均贮存在NADH和FADH中。NADH和FADH通过呼吸电子链形成腺苷三磷酸(ATP),并最终与氧生成水。 三 羧 酸 环
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可从能量转换和物质代谢两方面来考虑。从能量转换看,己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如进行乙醇发酵或乳酸发酵,则一分子己糖只产生2分子ATP,即2个高能磷酸键; 如进入三羧酸循环继续氧化,则一分子己糖可产生38分子ATP。在三羧酸循环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能直接形成GTP,GTP在能量上与ATP相当,即GTP+ADP⇌ATP+GDP, 其平衡常数为1.0。脱氢反应形成的NADH+H+和FADH2,在呼吸电子链中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ATP。一分子NADH+H+产生3分子ATP;一分子FADH2产生2分子ATP。所以一分子丙酮酸通过三羧酸循环和呼吸电子链彻底氧化。可产生15分子ATP。好氧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依靠三羧酸循环供应,这就是三羧酸循环普遍存在于所有好氧生物体的原因。从物质代谢看,三羧酸循环不是简单的分解代谢,而是将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二者的功能组合起来的一种无定向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与许多重要的代谢循环相联系。许多重要的生物物质是从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衍生的,如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重要原料,特别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从它们衍生的其他氨基酸。琥珀酰辅酶A是合成卟啉的前体,叶绿素、血红素和维生素B12都是卟啉化合物。乙酰辅酶A是合成脂肪酸、萜类和甾类的前体。三羧酸循环通过草酰乙酸转变为磷酸烯醇丙酮酸,又可重新合成糖类。 三羧酸循环简称“TCA”,又称“柠檬酸循环”、“克雷伯斯循环”。由生物化学家克雷伯斯(Krebs)于1937年发现。大多数活细胞中心代谢的一组循环反应,也是代谢途径的核心。过程是: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后者在各种酶的参与下经异构、加水、脱水、脱氢、氧化、还原及乙酰CoA的参与等步骤,最终又生成草酰乙酸,这样构成了一个循环。每循环一周,1分子乙酰CoA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三羧酸循环见“生物化学”中的“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又称柠檬酸循环或凯氏环,简称TCA循环。生物体内乙酰辅酶A氧化脱羧的一个环式反应序列。在线粒体衬质中进行。糖酵解产物丙酮酸脱氢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是三羧酸环中的第一个产物,经过顺序性的7步酶促反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而乙酰辅酶A被氧化为CO2和水。三羧酸循环主要是受氧、ADP/ATP 和 NAD+/NADH+H+比值的调控。总反应式为:丙酮酸+4NAD++FAD+GDP+Pi+2H2O→ 3CO2 +GTP + 4NADH +4H++FADH2 。1分子NADH和FADH2通过氧化磷酸化可分别产生3分子和2分子ATP,因此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体内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等物质代谢的枢纽。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的衍生物。 TCA环反应途径 ❶丙酮酸脱氢酶 在整个途径中,除琥珀酸脱氢酶外,所有的脱氢酶的H受体辅酶都是NAD。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