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抽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抽搐指包括各种带有骨骼肌痉挛症状的痫性发作和其它的不自主的发作性的骨骼肌痉挛。常见的原因有大脑功能障碍性抽搐和非大脑功能障碍性抽搐。前者见于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阿-斯综合征,体位性低血压,颅内感染,肿瘤,外伤及代谢中毒(如戊四氮,美解眠,氯丙嗪的中毒;低血糖,肝昏迷,尿毒症代谢性疾病等),后者见于破伤风,马钱子中毒和癔病等。脑血栓形成仅偶然在发病时有局限性偏瘫侧抽搐;脑出血和珠网膜下腔出血在急性期发生全身抽搐较常见,高血压脑病时常有抽搐发作,且常呈强直——阵挛发作的持续状态,血压和尿液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各种原因的脑栓塞可致局部和全身性的抽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体征。抽搐还时常发生于颅内感染(如病毒性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外伤和脑肿瘤。急性心脏停搏,窒息,一氧化碳和氰化物中毒可致严重的脑缺氧抽搐,并伴有昏迷;胰岛细胞瘤或胰岛素用药过量可致低血糖抽搐(当血糖降至50~60mg%时即可发生抽搐),发作前常有心悸,软弱,多汗等前驱症状,血糖、尿糖的检查有助诊断。尿毒症是代谢性抽搐最常见的原因,抽搐发作和血尿素氮无绝对的关系,病人往往先呈情绪不稳和性格改变,渐有散发性的肌阵挛及(或)震颤,痫性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然后进入昏迷状态,肾病病史和血、尿化验可以提供诊断。在肝昏迷中,抽搐则不常见。马钱子中毒有频繁的抽搐,但意识清楚,抽搐开始是阵挛性的,以后渐成强直性。造成短暂的角弓反张,在抽搐间歇期没有持续的肌痉挛。全身型的破伤风强直痉挛是持续性的,但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常发生全身性强直或偶然是阵挛性的抽搐,历时数秒钟,意识清楚,在抽搐间歇期肌肉并不松弛,门诊仍可发现坚硬的强直状态,以咀嚼肌最为显著。癔病性的抽搐与精神因素有关,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脑电图,颅脑CT及血、尿的各项检查对病因的诊断均有帮助。抽搐的病因很复杂,治疗必须根据病因而异。 抽搐以四肢不自主的抽动,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病证,属于古之“痉症”、“瘛疭”等的范围。西医学颅内感染性疾病所致之惊厥、高热惊厥、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惊厥,高血压脑病引起之惊厥以及破伤风之惊厥等可参阅本篇进行辨证论治。抽搐多由风、火、痰所致,病位多与心、肝、肾有关,而以肝为主。肝为风木之脏,肝风内动则抽搐。凡邪热之盛引动肝风,风火相煽;或各种原因所致的阴血亏耗,致使水不涵木,引起肝风内动,均可产生抽搐。此外,还有肝阳暴张,以及外伤之后,风毒内袭,肝之经脉、营卫不得宣通也可动风抽搐。临床特点:若为急性热病邪热内盛、热极生风之抽搐,常见四肢抽搐,并伴壮热,汗大出,渴欲冷饮,神志昏迷,脉洪数,舌质红,苔黄燥等;若为各种急热病的后期,由于邪热久稽,气阳亏耗,虚风内动之抽搐,则多见于足蠕动,偶有抽搐,并伴低热,心烦不宁,口干舌燥,精神疲乏,舌绛苔少,脉细数等;若为疫毒入脑,或外伤感受风毒,侵袭经脉之抽搐,则多见阵发的四肢大抽,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伴有神昏、喘促、头痛,苔腻,脉弦紧等症;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抽搐,则常并见剧烈头痛,呕吐,神昏,偏瘫,面红气粗,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处理原则:本证属于标急之症,是多种疾病临床过程中的急候,导致抽搐发生的疾病则为病之本,故应标本同治,同时还应详辨风、火、痰之兼杂。处理方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