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抽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抽象chouxiang

在思想上抽出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过程。例如,人们从手表、怀表、电子钟、石英钟、闹钟、座钟、挂钟等对象中,在思想上抽出它们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即“能计时”,舍弃它们的非本质特征,这便是思维的抽象过程。

抽象Chouxiang

作为美术理论名词,泛指由单纯的点、线、面组成的不表现任何具体客观对象的各种形体、结构。
在美术理论范畴,抽象一词出现在20世纪。1907年,德国美术史家W.沃林格(1881—1965)写的《抽象与移情》、俄国画家B.康宝斯基写的《论艺术的精神》,都推崇并阐述了艺术的抽象化。认为以模仿论为支柱的写实美术,抹杀了艺术的心理内容,真正能表现人内心要求的是一种“抽象冲动”。只有抽象的形体才能传达人的“精神”。以这种理论为支柱,20世纪初,出现了抽象主义美术。
抛开这些具体理论和艺术流派,纵观整个艺术史,可以说任何美术品都带有抽象性,因为艺术形象不可能与客体对象的形象完全一样。而有些美术门类如建筑艺术、工艺设计等,它们的结构和语言,本来就是抽象的。所以,一般而言,在美术作品中,具象中包含着抽象因素,抽象中也包含着具象因素。有的作品的抽象因素多一些,有的作品具象因素多一些。它们各有价值,不能相互替代。比如,中国画中的笔墨、线条、富有装饰情趣的色彩;西方绘画中追求形式美的诸多法则,以及带有强烈情感倾向的色彩表现等等,都是绘画中的抽象性因素。正是凭借这些抽象性,使绘画区别于照片,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可以断言,在具象和抽象两极之间,还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仍然是美术家探索和创造的自由天地。

抽象

抽象的本义是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美术形态上的抽象是与具象相对而言的。从作品描绘对象与客观物象的相似程度来区分作品风格的概念。艺术家通过提炼、概括,对客观现实中的物象进行再创造,便会有抽象的意义。例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对人物和环境的处理,都向坚实、尖锐、高耸等方向强化概括地予以表现。而以纯粹的点、线、面、色彩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感受的美术则称抽象主义美术。抽象艺术家依靠线条、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以及给人的视觉印象,对形式元素予以重新组合构建,以传达各种心理感受或某种形式意味。其作品形式就是它的内容本身,是纯意识纯形式的东西,所以观众对抽象作品并不像对具象作品那样可以通过与客观世界相像的或逼真的形象来理解,观众对于抽象艺术的把握通常是朦胧的、模棱两可的。不同的观众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感受,或者同一观众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作品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