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指导性计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指导性计划zhidaoxing jihua亦称“间接计划”,社会主义国家或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规定和指导经济发展方向,供所属企业参考的、不带强制性的计划。它是国家实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形式。这种计划一般不具有强制性,但计划执行单位必须以指导性计划为依据,结合社会需要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安排计划,允许在一定程度内有所调整,并报计划主管部门备案。国家主要通过经济政策、经济杠杆和经济法规,采取各种经济措施进行引导,必要时辅之以行政手段,促使各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符合国家计划的要求。其特征主要表现在:❶国家给企业规定的计划本身并没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只供企业参考。一般情况下企业应努力完成规定的计划,但如果情况发生了变化,则允许企业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以及自己的生产条件进行调整。 指导性计划见“部门经济”中的“指导性计划。” 指导性计划又称“参考性计划”。社会主义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给所属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的控制性计划。不具有强制性,执行单位可以参照下达的计划指标,结合社会需要和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引导,必要时辅之以行政手段,促使执行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计划的要求。 指导性计划guidance plan国家按行政隶属关系下达给计划执行单位,具有指导和参考作用而没有强制约束力的计划。国家主要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签订经济合同,运用经济杠杆等来保证指导性计划的实现。计划执行单位根据指导性计划的要求,结合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自身条件,可以制订本单位的计划,报计划主管部门备案。由于指导性计划能给执行单位一定的机动权,因而可以使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结合起来,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指导性计划是由国家计划机构制定和颁布的不具有强制性的调控经济活动的一种计划形式。其特点是: (1)计划不具有强制力。执行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供求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灵活执行。(2)计划是弹性的。指导性计划指标是粗线条的,可以有一定的弹性。(3)计划靠经济杠杆引导。党的十四大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指导性计划在湖南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提高,除极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还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外,其它企业一律执行指导性计划。在流通领域中,国家指导价已占29.8%。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