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分配anxu fenpei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那时,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自己的能力工作,并按照全面发展的人的合理需要获得生活资料。
按需分配最早是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T·莫尔提出的。不过,他所设想的按需分配具有禁欲主义和平均主义的色彩。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以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但对按需分配的客观必然性还没有从经济发展规律上加以科学的论证。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第一次把按需分配原则置于科学基础之上。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
实行按需分配,人们在消费上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不反映阶级差别和体力、智力上的差别,而只是由人们生理上、爱好上、才能上的差别(如有人擅长数学,有人擅长文学等)以及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条件的差别引起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由以上差别所引起的人们对消费品需求的差别将被充分考虑到,社会将科学地有根据地为每个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提供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定的合理的需求形式和数量。实行按需分配,每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这就为人这个社会主要生产力的全部潜力的和谐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因此,按需分配又会成为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