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排筏运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排筏运输raft-towing

又称“排运”。将一定数量的竹材、木材编成排筏在水上浮运的运输。方法有多种:或顺水流放,或人力撑篙、划摇,或张帆行驶,或用拖船拖带。用拖船拖带时又称“拖排运输”。在竹、木出口量较大的港口和转运点,一般有排运机构,负责组织编扎、发送。根据运送区域不同,分河排、湖排、海排运输三种。湖海排筏应有较大的抵御风浪的能力,其编扎技术要求比较高。这种运输方式由于利用竹、木货物的自身浮力,不需另用载运工具(如船舶),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

排筏运输

水上运输方式之一。分木排与竹排运输。原是四川古代沿袭下来、借河流将高山伐木输送到目的地的一种水上运输方式。乌江、嘉陵江、涪江、岷江、沱江、金沙江等河流皆有筏运。战国时期,李冰 “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 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为漂送岷山的木材至成都集散,“坐致材木,功省用饶”。蜀郡道县设有木官,专门管理伐木漂运,木材从岷山、大雪山等地采伐后,顺青衣江、岷江漂入长江。隋初,蜀王杨秀以温江新源水,开挖通往成都的运河,也是为了漂运木材,唐宋以后仍有岷山木材漂运到成都。为利于流放,都江堰渠首曾开大、小槽,并作简易导漂设施。
木排筏古代又称桴,用原木捆扎而成。大、小筏均置前、后梢,大筏前梢长5.2丈,后梢长4.8丈; 小筏前梢长3丈余,后梢长2.8丈余。大筏每筏约50立方米~60立方米,枯水期增设左、右侧梢推筏前进。有的木排上附带运货,故又称筏运。乌江木材流放至涪州,然后集中扎筏组成木纲沿长江下行,每80根原木扎成一大木筏,涪州成为四川木纲的集运港。民国时期,灌县年放出木筏1000张以上,并在木排筏上装载物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金沙江、大渡河等几条林区河流下游设立木材收漂站,长江已发展到机械化拖运。
竹排筏又称竹排。唐代,竹筏盛行于成都、乐山等地运输。筏子是川江独特的水运工具,优势是就地取材、因河制宜交流货物。竹筏上置梢桡以把握筏子航向推进,筏上载货。蒲江筏子用楠竹20根~30根扎成,楠竹刮去青皮,火烤矫直,前端上翘,船工呼为狗头筏,主要装运火把、柴、焦炭、土碗之类货物,下行至新津,沿南河转府河至成都。青衣江竹筏体型较大,一般长约30米,头、尾宽3.5米,中宽4米,人称翘头筏,将楠竹一头烤翘,全筏需用楠竹150余根,刮去青皮矫直、捆绑而成,头、尾上翘以减少江水的阻力,筏底绑短竹筒以增浮力,筏面架设一尺高的货架,以免水溅湿货物,载货5吨~6吨,枯水期可载货由乐山上溯雅安,上运以盐、菜为大宗,下运以药材为大宗,并常载夹江纸由青衣江转岷江上溯成都。长宁河畔盛产楠竹,当地农民就地取材,用竹筏作短途区间水上运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