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铢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铢钱货币名。汉代发行。《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胡三省注: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废三铢钱,行半两钱。” 三铢钱汉代铸币。本三铢钱为 《古泉汇》收。重1.9克,内径2.32,好径0.83,厚0.1厘米。钱文书体,朱头方折,金旁作“”,三字作“≡”,篆书、横读。三铢钱的铸罢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铸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罢于建元五年 (公元前136年);另一种是铸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至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不论哪种说法准确,三铢钱的铸行时间都很短,而且后世流传的不多。今见三铢钱分有外郭与无外郭两种。三铢钱是恢复铜铸币名义价值与法宝重量相一致的一个措施,第一次改变了半两这一相沿下来的货币单位名称。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三铢钱sanzhuqian西汉钱币。1978年2月兴平县(今兴平市)西汉墓出土。铜质,圆形方孔。钱面有外郭,背平素无郭,孔右上角有一星文。钱直径2.3厘米,孔边长0.8厘米,厚0.1厘米,重2.1克。钱面孔右铸“三”字,左铸“铢”字,二字清晰。此钱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二月始铸,至建元五年(前136)春即停铸。王献唐《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三铢钱“唐宋人未见,清人见者亦无几”,“迨既发现三铢,为世珍重”。现藏兴平市文化馆。 三铢钱汉武帝建元元年 (公元前140年)所铸铜币。上有“三铢”二字,故名。据日本学者加藤繁分析考证,该钱币的成分是: 铜含量69.24%,锡6.04%,铅22.69%,铁0.17%,镍0.13%,银0.05%。该钱币建元五年停铸。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