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摇篮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摇篮曲

又称催眠曲。是一种以伴有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恬静抒情为特征的声器乐体裁。早期的摇篮曲多为6/8拍,近似船歌。后来节拍使用比较自由,3/4、4/4拍子的都有。舒伯特的《摇篮曲》、勃拉姆斯的作品49之4《摇篮曲》、莫扎特的《摇篮曲》在欧洲堪称家喻户晓。不过后面的这首,也有人说是冒莫扎特之名的“伪作”,但未有最后认定。钢琴摇篮曲以肖邦的作品57最著名。C·古诺的《摇篮曲》又被称为《小夜曲》。中国作品中的摇篮曲,最早以贺绿汀写于1934年的一首流传最广最久,直至今日仍不失其纯美的光泽。这首钢琴《摇篮曲》还被改编为大提琴独奏曲。摇篮曲还可用于大型曲式之中,作为一种体裁手段,其寓意能伸延为寄托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摇篮曲

钢琴独奏曲。贺绿汀于1934年创作。作品为单三部曲式结构,f羽调式构成了五声化的单一调性。A乐段为行板速度,一个和缓的动机作为开始,又以扩展一倍的长度延伸,表现了真挚、纯朴的情感。连续的切分音型和摇曳的环绕式低音音型相配合,使人想起一位母亲缓缓推动摇篮的情景。B乐段采用新的主题,与前段形成对比。虽则乐句结构仍为动机及其扩展、延伸,但8分音符的增加和含有自由模仿的织体,使其比前段略显激情。A′乐段为深情的完整再现,处理为柔板的尾句从容地进入低音区,全曲安静地结束,恰似婴儿已入梦境。本曲曾参加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倡仪并出资的中国作品应征,获得了二等奖。


摇篮曲勃拉姆斯yaolan qu

艺术歌曲。勃拉姆斯作于1868年,为其《歌曲五首》中的第四首。是他得知法贝尔夫人喜获次子时特为创作的。法贝尔夫人曾在汉堡参加过勃拉姆斯指挥的女声合唱团。爱唱亚历山大·鲍曼写的一首圆舞曲。勃拉姆斯写作这首摇篮曲时,在前奏中采用了鲍曼所作歌曲的片断,并采用了圆舞曲常用的3/4节拍;勃拉姆斯在前奏中连续运用切分音,造成了一种摇篮晃动的感觉。歌曲以短小的二部曲式写成,A段有4个乐句,每句的句首旋律均为上行,表现了一种喜悦的心情。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与A段在情绪上相连贯, 一气呵成;B段开始处的8度大跳更增添了欢乐感。全曲音域仅为8度,旋律质朴而优美。伴奏恬静而安详,充分体现了母亲的温馨。此曲是最动人的摇篮曲之一。歌词取自阿尼姆和布连塔诺创作的《孩子与魔笛》:“安睡吧,小宝贝,丁香和玫瑰爬上床头伴你入睡;上帝保佑着你,一直睡到天明。”歌曲广泛传唱后,又从谢莱尔的《插图儿童读物》中选填了另一段词:“安睡吧,小宝贝,天使在保佑你,梦中会出现圣诞树,你会梦见天堂。”这首独唱曲有钢琴、小提琴、长笛、吉他等改编的独奏曲,以及改编的合唱曲。

《摇篮曲》yaolanqu

中外同名歌曲很多,现介绍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旋律柔美恬静,富有民歌风格,本身就是一首音诗。伴奏是利用稳定的主和弦和不稳定的属七和弦的不断交替,来体现摇篮摆动的效果。歌曲表现出慈母的无限温存和抚爱。主旋律如下:


摇篮曲yaolan qu

也叫“催眠曲”。母亲摇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旋律抒情、优美、恬静,起伏跳动不大,力度不强,音域适中,具有亲切、温存、抚爱、深情的特点,伴奏给人以摇荡之感。有声乐摇篮曲,也有器乐摇篮曲,器乐摇篮曲在内容、音乐形象、曲式规模、创作手法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扩大了摇篮曲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力。

摇篮曲Yaolanqu

亦称“催眠曲”。声乐或器乐小曲。节奏平稳、曲调舒展,乐句规整,结构严紧,篇幅较短小。摹拟摇篮摆动的节奏和形态以使婴儿渐渐安稳入睡。如莫扎特、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等都作有歌曲《摇篮曲》,又如肖邦的钢琴曲Op·57均为著名的摇篮曲。我国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摇篮曲》于1934年获齐尔品中国风格钢琴曲名誉二等奖。


《摇篮曲》Yaolanqu

汉族、东北民歌。由郑建春重新填词编曲。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六声音阶(五声音阶加变宫音)徵调式,旋律流畅优美、细腻委婉,有浓郁的东北民间音乐风格。节奏鲜明,除采用了2/4节拍外,一、二、三乐句都是两个一小节短句加一个两小节短句,形成有规律的节奏,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第四乐句扩充了一小节,不但使曲调增强了稳定感,而且使人觉得音乐在统一中有变化,增加了曲调的魅力。尾声部分,就象母亲看到孩子已睡熟,怕吵醒孩子,自然地把唱词变为哼鸣,充满生活气息。


《摇篮曲》Yaolanqu

德国歌曲。“摇篮曲”是一种节奏使人联想到摇篮轻轻摆动的乐曲或歌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约翰内斯(1833—1897)一生中除写了很多器乐作品和合唱作品以外,还写了二百余首歌曲,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就是这首《摇篮曲》(作品49)。这首歌曲写于1868年,最初,是布拉姆斯听说歌唱家法柏夫人生第二个孩子时,献给她的。歌词取自童谣《儿童奇异的角笛》,音调取自法柏夫人所喜欢的一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后来经布拉姆斯对歌词做了修改,成为现在这首摇篮曲。作品为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3/4节拍,旋律甜蜜、优美。第一乐段由两个方整性乐句组成,多三、四度跳跃和级进的旋律,给人以轻柔之感。第二乐段由两个音调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八度跳跃造成感情上的起伏,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充满了期待情绪。这个曲子用切分音型伴奏的形式,更使人产生一种摇荡的感觉。

《摇篮曲》

[德]勃拉姆斯曲。1=D 3/4拍
这是一首著名的摇篮曲,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作曲。弱起的小节、抒情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加上催眠的歌词,营造出一种轻柔、宁静的气氛。歌词中的“小鸟回巢”,“太阳也休息”。“又是鸟语花香”,增添了歌曲的梦幻意味,使人听了、唱了感觉很美。


摇篮曲

摇篮曲指催眠曲或有类似性质的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摇篮曲的速度一般为中速偏慢,听起来和缓、温柔且安静,多为3/4拍和4/4拍,其节奏可使人联想到摇篮轻轻摆动的意境,后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的抒情曲体裁,为专业作曲家所采用。著名的作品有肖邦的钢琴曲(作品57) 《降D大调摇篮曲》、勃拉姆斯的作品(49之4)《摇篮曲》及我国的东北民歌《摇篮曲》等。

摇篮曲

又名“催眠曲”。是一种形式简单、音乐形象亲切、温存、曲调抒情平稳、旋律起伏不大、音域适中、节奏工整、适于表现摇篮时徐缓特点的短歌。表现母爱之伟大,并能想起幼年的情景,流传久远,作者多不知名。

摇篮曲

黎族的摇篮曲分短小的儿歌和叙事长歌。一般都不加修饰的直言其意,简单明了,一切都是从心田流出的真情,给人以山泉澄清、洁净透明之感。例如《催眠曲》:
喂啰喂,侬睡了。
睡睡不要啼,
阿妈要去砍山兰,
阿妈去那路远远,
不要啼。
阿妈到那高岭上,
摘回果子给侬吃。
喂啰喂,侬快睡,
睡睡不要啼。
阿妈晚上才回屋,
回来才给侬喂奶。
喂啰喂。
母亲对孩子的爱表现得朴实、纯真、爽真,洋溢着淳朴的艺术美感,有着感人的魅力。

摇篮曲

风俗歌。壮族广大农村有多种多样的摇篮曲,曲调缓慢而抒情、委婉、亲切甜美,多用4/4拍;唱词都是五字句,并喜欢第五个字用叠字,在叠字的地方曲调用长音,然后在重复次强拍短音作停顿,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特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4: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