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改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改窜指引用别人话语或文章等故意挪动、替换、压缩其中词语,以求避复、避嫌、避讳、避熟或表示谦逊。改窜得好,可以使引言、引文生采而且突出,更便于说明问题。用改窜来避复的,例如《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假面逢迎,这种人很少有仁德),后来《汉书·翟方进传》中引此言时作了改窜。“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静言即巧言”(见王念孙《读书杂志》),将“巧言令色”改为“静言令色”是为了避下文“外巧内嫉”之“巧”。用改窜来避嫌的,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上大怒,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文中王卫尉问话“相国何大罪”,本意是“相国有什么了不得的罪过”,但因为相国是萧何(有一“何”字),所以此话也可能被误解为“相国萧何虽然有大罪,但陛下……”。班固在《汉书·萧何传》中对此作了改窜:“上大怒,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虽然“何”与“胡”在这里是一样的,但改窜后可以避嫌。以改窜避讳,最为常见。如《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孔子说:君子惦记道德,小人惦记田土)”。后《汉书·贡禹传》记“禹上书乞骸骨,天子报曰:‘传曰:“亡怀土。”何必思故乡’”,据明代杨慎《丹铅录》称“传曰”即《论语·里仁》语,改窜“小人怀土”为“亡(即‘无’)怀土”,可以避讳说“小人”疑是称其臣。对熟语加以改窜,也可添加新意,例如《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后来陈后主《与詹事江总书》改窜为“言不写意”,既压缩了文句,又可以避熟,似添了新意。改窜后表示谦逊的,如《晏子·篇下》有“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后来《汉书·韩信传》记“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足用,愿效愚忠。’”广武君将“圣人千虑”改窜为“智者千虑”,一为避复(下文有“圣人择焉”),一为避讳。将“必有一得”改窜为“亦有一得”,表示广武君吐词谦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