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放射性污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放射性污染fangshexing wuran

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核工业、核电站、核燃料后处理厂、核试验等主要污染源,它们排放各种放射性核素,可造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由于大气的扩散和水流的输送,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可以得到稀释和迁移,但也可被生物富集,使某些动物、植物、特别是水生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增高许多倍。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使人受到放射性伤害。

放射性污染radioaotive contamination

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放射性污染物是指各种放射性核素,它与一般的化学污染物有显著区别,因其放射性与其化学状态无关而取决于核素。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能放射具有一定能量的射线,除了在核反应条件下,任何化学、物理或生化的处理都不能改变放射性核素的这一特性。
污染来源 ❶核工业的三废排放是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核燃料生产循环中排放放射性物质; 铀矿开采和选矿过程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氡和氡的子体以及放射性粉尘,其次还有废水废渣。
❷核电站排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为人工放射性核素,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很轻微,对附近居民接受剂量的影响,一般不超过本底辐射剂量的百分之一。只有在核电站反应堆发生事故的时候,才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❸核燃料后处理厂排入环境的放射性核素为裂变产物和少量超铀元素。其中一些核素半衰期长、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
❹地上核试验的爆炸瞬间能产生穿透性很强的中子和辐射,同时产生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地上核试验造成的全球性污染要比核工业造成的污染严重得多。
对土壤的污染 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土壤。放射性废水排放到地面上,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埋藏处置在地下,核企业发生放射性排放事故等,都会造成局部地区土壤的严重污染。如美国汉福德(Hanford)钚生产中心从40年代中期以来,向地面渗透池排放了5×108立方米的放射性废水,其中含钚约200千克,经过衰变后到1972年β放射性核素仍残存20万居里,成为全球土壤放射性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大气中的放射性沉降,施用含有铀、镭等放射性核素的磷肥和用放射性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也会造成土壤放射性污染。其特点是污染的范围较大,一般污染程度较轻。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与核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地表植被以及气象水文等因素有关。不同核素在土壤中的扩散迁移能力有很大差异其顺序为氚(3H)>锝(Tc)>钌(Ru)>锶(Sr)、铯(Cs)>镭(Ra)>铷(Rb)。如美国汉福德钚生产中心30多年来排往渗透池的钚向下迁移穿透的土壤深度不超过3米,而氚和钌早已穿透60多米的地层,进入地下水。
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后,可以被植物根部吸收,经食物链进入人体,也可以被雨水冲刷污染地表水或者渗入地下水,从而污染水源。

放射性污染

在原子能工业生产、试验、核爆炸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上的疏忽或直接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原因,可致工作场所各种设备表面、周围环境以及人体表面的污染。参见“环境科学”中的“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

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强度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现象,主要来自核工业、核电站、核燃料后处理厂、核试验、医院等。参见“医药卫生”中的“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放射性元素排入环境后,造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的污染。主要污染源有核武器试验、核燃料循环中排放的各种放射性废物、各种辐射源和放射性核素等。这些元素的不稳定的原子核在蜕变过程中释放出粒子和射线,称放射性蜕变,简称放射性。放射性物质主要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放射线对肌体内部产生持续照射,当某部分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可能出现的近期效应是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进而会出现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等。可产生的远期效应是发生遗传障碍、肿瘤和白血病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