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十二病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十二病方方书。佚名撰。一卷。本书为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约五万余字。因原目录共载有五十二个以病名为中心的小标题,故名。每题均为治疗一类疾病的方法,少则一、二方,多则二、三十方不等。包括内、外、妇、小儿、五官各科病症,尤以外科病症为多。共载方二百八十三首。药味多达二百四十余种。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并有灸法、砭石及外科手术剖治等方法。本书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医学方书。据考其成书早于《内经》,书中药名很多不见于现存古代本草学文献。其治法亦强调辨证施治。其论外治,有药浴、熨、砭、灸等八种不同疗法。有些治法、方药已被后世所沿用。本书之发现,对研究中医药的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一九七九年文物出版社铅印本。 五十二病方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首。本书不见于文献记载,为现存最古的医方著作。 五十二病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之一。撰者佚名。约抄写于秦汉之际。是书记载了古代52种疾病的近300个治疗方法及药方。疾病种类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等科,尤以外伤科疾病最多。治疗方法主要用药物内服、外敷、熏治、温熨等,也有灸法、砭石及外科手术割治等方法。所用药物约240余种,部分药名不见于现存古本草学文献。本书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医方书,对研究我国医药学史有着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五十二病方》中国从战国到西汉前的一部临床医学专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中1种,约15000字,共载医方280多个,用药达243种。所治疾患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种疾病100多种,能辨认的医方280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