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放射性活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放射性活度fangshexing huodu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的衰变数-dN/dt,记作A。也叫放射性强度。由放射性衰变的指数规律N=N0e-λt可以看到,A=dN/dt=λN0e-λt。N0为t=0时放射源的原子核数,因此λNo为t=0时的强度。于是有A=Aoe-λt。可见放射源的强度也是按指数规律随时间减弱的。1975年国际计量大会把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定义为“贝可勒尔”(Bq)。1贝可勒尔为每秒1次衰变。放射性活度的单位过去曾采用居里(Ci)和卢瑟福(Rd)。1Ci=3.7×1010Bq,1Rd=1×106Bq=1/37mCi。放射性活度仅指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放射性核的数目,并不代表放出粒子的数目,即居里数相同的两放射源,只表示两放射源在每秒内产生核衰变的次数相同,而不表示它们放出的粒子数相同。这是因为有的放射性核一次衰变可放出一个β粒子和一个甚至两个γ光子,但仍作为一次衰变。另外在实际上还常用到“比活度”的概念,它是指放射性源的放射性活度与其质量之比,即单位质量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它的大小反映了放射源物质纯度的高低。因为一般的放射源中总含有其它“杂质”,若它的相对含量越高,则其比放射性就越低,反之则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