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教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教皇又称“罗马教皇”。天主教最高领导者,罗马教廷首领,梵蒂冈君主。自称“圣伯多禄(耶稣十二使徒之首)的继位人”、“基督在世代表”,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教皇”一词,译自拉丁文papa,意为“爸爸”(也有译为“教宗”)。是早期基督徒对高级神职人员的一般尊称。随着教阶制发展,这一称谓渐限于罗马、亚历山大、安提阿、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五大城市的大主教。5世纪下半叶,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主教势力在西方慢慢扩展。756年得法兰克王矮子丕平赠予教廷的拉文纳和罗马地区,奠定于教皇国的基础。11世纪,罗马主教格列高里七世垄断papa这一称呼。教皇产生,一般由枢机主教选举决定。任期终身,除因被证实的异端罪外,不受罢免。 教皇天主教会的最高职位。教皇的全衔是: 罗马主教、耶稣基督在世上的代表、首席使徒的后继人、西方教会最高教宗、西方牧首、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省枢机主教和都主教、梵蒂冈城国元首。教皇掌管世界各地天主教会的传教事业,有权建立教区,委任主教,制定、修改或废除教会法规,拥有宗教最高立法权和司法权及对《圣经》、教义等方面的最高解释权。自1973年起,教皇由枢机主教和少数非枢机主教选举产生。教皇为终身制,除非犯有异端罪,否则不得罢免。教皇可辞职,但无权指定继承人。 教皇也称罗马教皇。天主教罗马主教的最高称谓,梵蒂冈城国的君主。词源于希腊文pappas,意为父亲,初为基督教各派对神职人员的尊称。11世纪后,此词在西派教会中渐成为对罗马主教的专称,并积累其他众多头衔,如西部宗主教、意大利总主教、使徒彼得的继位人、基督在世代表等称呼。20世纪初,庇护十一世piusⅪ登位后,在其签名中启用“教皇”职衔,用拉丁文自署Pius Papa Ⅺ 。在东西教会大分裂前,按惯例罗马主教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1059年尼古拉二世决定,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但仍得法兰克国王认可,直到20世纪,这一规定才被庇护十世(Pius Ⅹ)废除。目前教皇须由枢机主教团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选出。他除拥有司训、司牧和司祭三重权力之外,还是一个世俗国家的君主,这是东正教和新教教会领袖所望尘莫及的。按照罗马教廷的官方说法,教皇已传至第266任。现任教皇为约翰—保罗二世(Joannes—Paulus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