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呼吸道感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上呼吸道感染shanghuxidaoganran鼻、鼻咽或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多由病毒(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部分为细菌(溶血性链球菌最多见,其次为肺炎球菌等)所致。病毒引起的感染,传染性强,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本病发病率高。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受凉、淋雨、疲劳、体弱及呼吸道慢性炎症常为诱因。本病起病急,早期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干痒作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全身症状较轻,成人可不发热或有微热。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水肿、咽充血及扁桃体肿大。一般5~7日痊愈。如为流感,则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有高热、寒战、腹泻等。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而细菌感染则白细胞增高,少数病人可于病情好转后发生急性肾炎、风湿病、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病后应服解热镇痛的中西药、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板兰根等),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预防本病的根本。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鼻、咽、喉部的感染。病原体多为病毒。婴幼儿易患,尤其在气温骤变时。症状表现:起病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干咳。病初体温骤升之际,婴幼儿可因高热而惊厥。可有呕吐、腹泻。感染向下蔓延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炎或肺炎。若无继发感染,一般3—4日自愈。护理:多喂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酒精擦浴等。因鼻塞影响吃奶、睡眠时,可在哺乳前、睡前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次1—2滴。因本病为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可用抗病毒药或银翘散、板蓝根冲剂等中药。如有并发症(如中耳炎、淋巴结炎、下呼吸道炎症等),可选用磺胺药物或抗生素。预防:加强小儿平日的体格锻炼,多在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提高耐寒能力。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开展三浴锻炼。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并积极治疗佝偻病、营养不良。加强对体弱儿的护理,在气温骤变时注意增减衣服。冬春季,不要带小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