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散文的确立和发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散文的确立和发展

台湾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中国散文》中说:“散文确获有纯文学中之崇高地位,应自唐代韩愈开始”。韩愈提倡散文,是采取文选中赋前之序变化出来的,如《送李愿归盘谷序》,为唐代一篇名文。同时的还有柳宗元,下及宋代欧阳修等人,多善记叙文章,柳的山水游记,欧的园林杂记等。他们的文章,总把自己投入作品中,在文学里表现人生,即所谓“文中载道”。由宋经金、元,骈文走下坡,至明代终于没落,散文则大大昌盛起来,前后七子,王世贞、李梦龙等,力仿秦汉。而较有成就者,应首推宗法唐宋的归有光。他反对盲目模拟古人,斥责七子文是在格调词藻上下功夫的空架子。而他自己则以日常生活描述为主,以文学表现人生,又回复到韩愈及宋学家们的精神上。他所擅长的家庭生活描写,及文字的史记风格,对清代桐城派影响很大,可以说在唐宋八大家中尚未畅行。这是一条散文写法的新路。只是这类文章不能反映出当时的整个时代。
清代散文,多是桐城、阳湖两大势力。桐城始祖方苞,弟子刘大櫆,刘的弟子姚鼐,远宗唐宋八大家。姚鼐选辑《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文体分类比《昭明文选》进步。他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个字作为衡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将文章与义理兼通互用融化合一。阳湖派恽敬、张惠言诸人,虽为桐城别支,尤喜以骈文写作,力创新骈体。
综观古文及古文家,韩愈虽为散文确立了地位,其中实是从经、史、子中蜕变而来。以后,尤其明清两代,渐渐不走这条路,是一大错误。从归有光、方苞以下,古文的气味转弱,渐不够有力。古文派文以载道,表现人生,正是散文被重视的原因,往后的古文,远比不上唐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