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4.涌现一批改造山河的典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涌现一批改造山河的典型

江阴县华西大队,从前是个“村破、田瘦、十年九荒”的穷地方。1964年开始,华西人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干苦干,决心彻底改变小农经济的旧天地。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和生产队干部、贫下中农代表一起,对全大队1 300多块土地、30多条河沟、12个村庄,一块一块仔细考察,一村一村具体安排,提出了一个学大寨的规划,要求在15年内实现“五个一”:干部群众有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思想;开挖一条排灌两用的华西河;通过治水改土,建设一大片高产稳产田;每亩田产一吨粮;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规划确定之后,支部一班人带头苦干。1968年秋,吴仁宝和铁姑娘战斗队长赵毛妹一起到大寨参观,大寨贫下中农改天换地的拼命精神激励了华西的干部群众。这年冬春打了一个硬仗,自力更生建造了一座电灌站,筑起了一条1 000多米长的总水渠,平整了4公顷高低相差好几尺的农田,填掉8条河塘,建好5个集体猪场。华西大队党支部带领广大社员,克服重重困难,凭一股革命热情,靠一种拚命精神,夺得了改天换地的一场场胜利。15年的规划,终于在8年中实现。1974年,粮食亩产达到1 132.5公斤,与1963年相比,三麦、水稻亩产、粮食总产都翻了一番;七高八低的零碎田块,都变成了方整平整的格子化良田;星星点点的小村落,逐步变成为一个整齐、整洁的新村;农业机械达到177.9千瓦,排灌、耕翻、脱粒、植保、农副产品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1974年副业收入占农副业总收入的53%。对国家的贡献不断增加,集体积累逐渐增多,社员生活也有了很大提高。
地处淮北多灾低产的宿迁县,抓住学大寨的根本经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战天斗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稳产高产田,面貌大变,农业大上。1975年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后,全县大打“三化”仗,即深沟密网化、渠道林网化、大地园田化,使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仅两年时间,全县完成1亿土石方,建设20千公顷符合 “三化”要求的样板片、40千公顷方格大条田、57千公顷水稻田。农业7年七大步,1976年,粮食总产量从7年前的1.4亿公斤,上升到4.05亿公斤,平均每年增产3 250万公斤。一个多年吃统销粮的缺粮县变为一年向国家提供9. 5万吨商品粮的余粮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