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散文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散文诗sanwenshi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手法多样;直抒胸臆,以意为主;形散神聚,博而不杂。但与一般散文相比,语言更注意凝练,内容的跳跃性较大,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常在有限的篇幅中,隐含着丰富的哲理,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散文诗Sanwenshi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它既是用散文形式写的诗,也是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社会是在9世纪中叶。第一个使用“小散文诗”一词并采用散文诗这种文学样式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散文诗”这一名称出现在中国文学界,始于刘半农的译作。1918年,《新青年》杂志4卷5期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文末所附的说明中指出它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的特点:散文诗具有诗的特点。讲究诗的意境,韵味和节奏感,但它不必像一般诗歌那样讲求比较严格的音节。散文诗同时又具有散文的特点。不分行排列,不讲究韵律,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但它与一般散文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语言高度凝练,情景高度统一。散文诗重视构思的新颖、情感的浓郁。散文诗往往运用象征手法,表示言外之意,“诗不宜直说”,这在散文诗的语言上也有所反映。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我国散文诗创作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也是散文诗的有名篇章。 散文诗是诗歌的一个类别,是兼有诗歌和散文两种文学体裁特点的诗体。诗歌是通过诗人的艺术想像与丰富情感,以及鲜明的节奏与韵律,高度集中、概括、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文体,是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之一。散文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古代,把不需押韵、不讲对仗的散体文章通称为散文,并泛指所有不用韵的文学体裁;现代的散文则是指与小说、诗歌等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诗是在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体相结合产生出来的一种兼有散文和诗歌两种体裁特点的新的诗歌表现形式。散文诗是以散文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它不受固定格式的束缚,不分行,不押韵,而且不要求有鲜明的节奏与韵律。散文诗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性和音乐美,并兼有散文表现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以散文形式为主,不分行、不求押韵,又有诗的意境和跳跃性,篇幅短小。 散文诗散文和诗歌特点兼有的一种文体。它有诗的意境,又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从内在特征看,更像诗歌,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丰富的想象性,给人以美感;但外在形式像散文,保留了散文细节描写特点。因为偏重于抒写作者对人生的感触,描写作者情丝的波动,所以题材可以多样,而形式短小灵活。它是新文学时期引进的文学品种。刘半农、徐志摩等都写过散文诗。鲁迅的 《野草》 是一本散文诗集,成就高,影响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