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敦煌彩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敦煌彩塑

古代雕塑。指甘肃敦煌莫高窟的泥塑,因均施彩绘,故称彩塑。也可包括榆林窟、东西千佛洞的彩塑。莫高窟保存着自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等10个朝代的彩塑(包括影塑)3000余身。莫高窟所在的沙山属玉门系砾岩,不能雕刻,故造像均用泥塑。除几尊巨像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以木头扎草作骨架,外表再用泥塑,干后敷彩施色。也有用手捏、模压、刀刻等方法制成的。塑像题材主要是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❶发展期,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和北周。由于初创,明显受到印度艺术的影响。塑像体格高大,面相清癯,鼻高眼细,发髻为波浪形,衣纹贴身而劲健。总体看造型简洁朴实。
❷极盛期,包括隋、唐两代。隋代塑像体壮丰满,鼻低耳大,衣着富丽。造型由北魏秀骨清像转为雍容厚重。但头大腿短,面容呆板。唐代塑像多在大型龛中或佛床上,脱开墙壁,更具独立性和立体感;造型丰满匀称,不仅具有高度的写实技巧,还能表现出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向世俗化迈进了一大步; 佛像容颜慈和、庄严,结跏趺坐,衣褶自然流畅; 菩萨造像,身段窈窕,袒胸露臂,肌肤细润,面相丰腴,眉眼细长,小嘴角微带笑意,身饰璎珞,腰围锦裙,处处显示出世俗女性的特征。其温柔妩媚的神态,成为后代塑造菩萨形象的典范。隋唐造像数量多,制作精,是彩塑艺术的高峰。
❸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朝代,彩塑基本继承唐代遗风,但神态趋于呆滞,缺乏活力,成就已远不如隋唐。55窟中所保存的一铺完整的宋塑,形象、衣饰尚保持着唐代遗制和艺术风格。新发现的西小龛中的两身天女像,具有西夏时代的特点,风格别致。

敦煌彩塑

敦煌彩塑,我国古代雕塑,因塑像全敷以彩色,故称彩塑。在今甘肃敦煌石窟内。由于开凿石窟的崖壁是粗糙的砾岩,不易雕刻佛像,古代匠师就地取材,发展了敷彩的泥塑。目前保存了从高达30多米的大佛到十几厘米的彩塑共3000余身。佛教在汉代经新疆地区传入内地,地处河西走廊上的敦煌,在汉晋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艺术的营养,创造了富有民族传统的佛教艺术。十六国到北周时期的彩塑,造型简洁朴实,色彩明快,清俊秀丽,菩萨束高髻,斜披袈娑成半裸上身,衣带随风飘举或紧贴身体,佛像则神情敦厚恬静。隋唐时期,造型丰满,色彩浓郁灿烂,衣褶简练有力,富于变化,在形象塑造上不仅具有高度的写实技巧,同时还善于刻画出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隋唐造像数量多,制作精,是彩塑艺术的高峰。五代、宋时期彩塑基本承继唐代风格,但成就已远为不如,神态呆滞,色彩清淡。

敦煌彩塑

敦煌彩塑,我国古代雕塑,因塑像全敷以彩色,故称彩塑。在今甘肃敦煌石窟内。由于开凿石窟的崖壁是粗糙的砾岩,不易雕刻佛像,古代匠师就地取材,发展了敷彩的泥塑。目前保存了从高达30多米的大佛到十几厘米的彩塑共3000余身。佛教在汉代经新疆地区传入内地,地处河西走廊上的敦煌,在汉晋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艺术的营养,创造了富有民族传统的佛教艺术。十六国到北周时期的彩塑,造型简洁朴实,色彩明快,清俊秀丽,菩萨束高髻,斜披袈娑成半裸上身,衣带随风飘举或紧贴身体,佛像则神情敦厚恬静。隋唐时期,造型丰满,色彩浓郁灿烂,衣褶简练有力,富于变化,在形象塑造上不仅具有高度的写实技巧,同时还善于刻画出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隋唐造像数量多,制作精,是彩塑艺术的高峰。五代、宋时期彩塑基本承继唐代风格,但成就已远为不如,神态呆滞,色彩清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