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官婉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上官婉儿664—710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出身名门,祖上官仪,父上官庭芝,因触犯武后被杀。婉儿在幼时随母郑氏没入宫中,及长富有诗才,又明了政事,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执掌诏命,封为昭容。曾因忤诣而诛,武则天惜才不杀,但黥其面。唐中宗复位,仍旧专掌诏命。婉儿劝中宗置昭文学士,引当朝词臣,游宴赋诗唱和。婉儿代中宗、皇后、长宁公主、安乐公主作诗,辞甚绮丽,一时朝臣多集其门,为中宗网罗人才,成为武后及中宗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在宫廷中又有文学上的地位。一次唐中宗设宴于昆明湖,命群臣作诗,由她朱笔挥舞逐篇点评,对当朝名士沈佺期与宋之问的诗评之日“词气已竭”与“犹陟健举”,深得大家心服。婉儿自己的诗作《游长宁公主流杯池》、《彩书怨》等,寓意深刻,又颇多伤感,适合宫室需要,被称为“上官体”,并风靡朝野。景龙四年(710年),李隆基起兵讨伐韦后党羽时,因婉儿参与了韦后集团的政治丑行,被杀。开元初,唐玄宗即位令人收集她的诗文,成《上官昭容文集》二十卷,序中多加赞美。上官婉儿的“绝代才华”引得无数后人思慕,吕温曾写道: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上官婉儿664—710

唐代女诗人,后为武则天的宠臣。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著名诗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主张废武后位而遭陷害,与婉儿之父上官庭芝均被杀,家被抄没。她随其母郑氏配入内廷。婉儿为人聪敏,晓文词,兼习歌舞。武则天爱其才华,年仅十四便命其掌诏命,参决政事,颇受武则天信任。中宗即位,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常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致使文人墨客多集于门下,对盛唐文学艺术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武则天死后,她又与韦后、安乐公主相勾结,树立私党,广纳贿赂,颇擅权势。景龙四年(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她与韦后等同时被杀。上官婉儿的诗作很多,但因生长宫中,多为应制之作。刻意修饰词藻,讲究对仗是其诗的特点。据传她才思敏捷,天资颖慧,“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极绮丽,时人咸讽诵之”。开元初,玄宗指令收集她的著作,计编文集20卷,令张说为序,可惜已失传。至今仅《全唐诗》中流传下32篇。历代文人雅士,多曾赋诗赞颂。如柳宗元好友吕温曾作《上官昭容书歌楼》诗:“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上官婉儿664—710

唐宫廷女官,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以父祖俱被武则天所诛,与母郑氏配入内庭。年14,即为武则天掌诏命奏章,以文才深得宠信。中宗时,封为昭容,继掌制敕。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盛引当朝词学之士,与其诗酒唱和,品论同章。后通于武三思,干预朝政。以推崇武氏排斥太子,为节愍太子李重俊所恨,曾举兵索要其头,但失败被杀。不久临淄王(即玄宗)发动政变,与韦后等同时被诛。著作有诗文集20卷,今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