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数术记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08 数术记遗汉徐岳著,北周甄鸾注(一说甄鸾伪托徐岳所作)。《缀术》失传后,此书刻入算经十书。主要内容是大数进位和记数法。“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十等,即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十个大数名称。“三等者为上、中、下也”,是指大数的三种进位制。“下数者,十十变之”,“中数者,万万变之”,“上数者,数穷则变。”书中还列举了14种算法:积算、太乙、两仪、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运筹、了知、成数、把头、龟算、珠算、计数。其中“珠算”一词首次出现,与后世珠算是否有关,尚待考。 数术记遗一卷。汉徐岳(生卒年不详)撰,北周甄鸾注。徐岳字公河,东莱(今山东莱州)人。受历学于汉灵帝 (168—188年) 时会稽东都尉刘洪,刘又引天目先生之语,徐岳为成《数术记遗》 一卷,还著有《九章算术注》二卷。从书中用语与当时历史不符可知,《数术记遗》是后人托徐岳之名的伪作。该书内容简略,文字短少,主要讨论大数进法和记数方法。书中主张大数记法以万进制最便利。在记数方法中列举了十四种不同的记法。第一种是“积算”,即算筹记数;第十四种是“计数: 既舍数术,宜从心计”,根本用不着记数法。其他十二种是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和珠算,这些方法或用着色的珠,以其位置表示各位数字,或用少数特制的筹,以其方向表示各位数字,这些杜撰的方法目的在于简化记数法。全书内容浅陋,多有神秘色彩且不切实际,并无多大价值。唐代明算科考试以该书为“帖读”之本,考生必须熟读,故得以流传于后世。十三世纪宋朝人刊刻“十部算经”时,祖冲之《缀术》已佚,故以《数术记遗》充数,于是成为现传本《算经十书》之一;后又收入《四库全书》。该书版本有南宋鲍浣之刻本,现存北大图书馆;明万历中胡震亨刻 《秘册汇函丛书》收入; 常熟毛晋的 《津逮秘书》本;《四库》本;孔氏微波榭本;《学津讨原》本;《槐庐丛书》本;《古今算学丛书》本;《万有文库》本和1963年中华书局钱宝琮校点 《算经十书》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