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敷文书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敷文书院

在杭州凤凰山之西。原为宋代的报国寺,元代荒废。明弘治十一年 (1498年) 在旧址建成万松书院。上有芙蓉岩、可汲亭、石匣泉。稍西,有水云亭、振衣亭。中有飞跃轩,西有留月台,东有玉湖台。还有毓秀阁、如圭峰、明道堂、居仁斋、由义斋等建筑。以后多次修缮。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御书“浙水敷文” 四字,悬于中堂。

敷文书院

旧址在今南宁市共和路北段,共青团市委对面。明嘉靖六年(1527年),王守仁征思田(今武鸣、田阳一带)时,以两广总督兼广西巡抚进驻南宁,次年创院。王为镇压广西壮、苗、瑶等族人民起义,“曷往视师,勿以兵歼,以其德绥”。鉴谅“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乃宣扬其“致良知”、“知行合一”之心学理论,企望以此“除心中贼”。爰日进诸生,与之从容讲学,旨为“诞敷文德”,“以来远人”,以训励生徒。经费筹措,将南宁城东西二濠化利,通收府库,由库支与师生应用。山长遴选,课程安排悉由王亲为规划。公事之余,登台“启智”。又到思恩府(今武鸣县地处)讲学,传汉族文化,为壮族教育奠墓。王门高足季本等先后主讲院间,学术广昌,促进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之发展。书院后来成为南宁地区最高学府,先后培养一些科举人才。王死后,建文成公祠,立像祀之。清康熙九年(1670年)六度修葺。院内明清文人墨客留诗甚多。书院兴学不断,惟课程以“时艺”为主。清末因学制改革而废。现在自治区储备物资局门右壁嵌有石刻“王文成公讲学处”,以示敷文书院遗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1:54